第四百三十六章、宣大总督(2 / 10)

复山河 新海月1 5053 字 22小时前

不过这种事必须保密,在计划完成前,先要稳住这些既得利益者。

    至于已经稳定的县府,要调整人口结构,那就只能慢慢进行。

    和平年代是人口爆发增长期,尤其是都护府还分了口粮地,让百姓生活富足起来,更是加速了当地人口增长。

    不过人口可以无限增长,但土地却是有限的。

    村里的地已经分了下去,新生儿想要获得口粮田,那就只能举家迁徙去外地。

    受乡土情结影响,家里日子能够过得去下,百姓肯定不愿意折腾。

    可随着家中孩子的增多,有限的田地无法养活一家老小时,自己就会报名。

    五亩地的口粮田,那是经过精心计算好的。

    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扣除播撒的种子后,每亩地的粮食净产量也就二三石。

    平原地区略多一些,山地则更少一些。

    在口粮田划分时,也进行了微调。

    山区的宅基地,不会计入面积,平原地区则要从中扣除。

    不过人均年收入超过十石的生活,在这年头绝对算是好日子。

    卖掉三分之一的粮食,用来购买农具、食盐等生活物资,在填饱肚子之余,还有少许结余。

    随着新生儿的增加,这种情况就会逐渐发生变化。

    土地没有变化,家中人口不断增加,人均收入很快就会被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