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上天的安排(2 / 3)

;  史经历见白榆还是不满意,继续翻阅名册,过了一会儿,又看中一个人。

    “翰林院修撰吕调阳如何?他可是嘉靖二十九年大比的榜眼,为人温厚简朴,有口皆碑。”

    这可是未来的大学士,白榆犹豫了一下后说:“可以先作为备选。”

    史经历疑惑的问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白榆答道:“太偏了。”

    “什么太偏了?”史经历还是没明白。

    白榆心细如发的指出说:“我的意思是,他来自广西,这地方太偏了。

    你放眼朝廷内外,有几个广西人?乡党太少,势力就少一大块,这就是缺憾。”

    史经历:“......”

    这位新鲜出炉的白秀才,你是不是太过于挑剔了?

    如果一起去喝花酒,你肯定是说“换一批”次数最多的那个人!

    而后又推荐了几个人,但白榆始终都不满意,于是史经历就不耐烦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满朝就没有配得上你的人?

    要不你去问问当今最热门的四大青词高手,看人家收不收你吧!”

    “那倒也不必。”白榆同样也唉声叹气,“没想到,称心如意的老师如此难找。”

    四大青词高手虽然陆陆续续进化成了四大青词宰辅,但都是和嘉靖皇帝绑定死了的。

    而且士林名声不咋地,在历史上大都没干几年就成流星了。

    史经历快速翻动着名册,抱怨说:“翰林院、六部、各寺监都翻完了,再翻就是裕王府、景王府的讲官了!”

    目前嘉靖皇帝迷信玄学,并没有立东宫太子,裕王和景王是唯二成年皇子,还都在京城居住。

    两位皇子所享受的各方面待遇一模一样,最后谁能继承大统,还真不好说。

    白榆灵机一动,连忙说:“且看裕王府的讲官都有谁!”

    史经历看了眼后,介绍道:“裕王于嘉靖三十一年出阁开讲,当时选任的两位讲官是高拱和陈以勤,一直至今,九年未变。”

    对历史爱好者来说,高拱的名头十分响亮,但陈以勤却极少有人知道。

    白榆在白天很少浪费AI使用次数,但这次忍不住打开AI助手虚拟界面,查询陈以勤的资料。

    陈以勤,四川人南充人,性格极为低调。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