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日晚些时候很多人家就开始筹划着自己打算干点什么了,他们有些是拿出自己积攒的钱,有些则是跟街坊邻居三五好友一起凑出来的钱,甚至有些村子的村长把所有村民都集中在了一起开始商量这件事。
一个政令能够调动这么多人开始为其奔走,其实就连一些对夏林颇为不服气的人即便是对他的政令不太感冒甚至持反对观点,但对夏林的施政能力和魄力也是十分佩服的,要知道在当下这个整体大背景仍然是以身份为基础的环境中,像这样不求过程只求结果的政令说不定会引发联锁反应。
所以之后大魏乃至大唐的文坛就炸了锅,无数人批评夏林的做法是倒反天罡,但问题是他们吵他们的,底下的庄稼人才不管这些屁事,他们在几天的时间里就已经开始以家庭、个人为单位组织了起来。
这件事两极分化的程度十分明显,甚至几百里上千里外不少庄户人家都开始筹划着来到这边开自己的作坊。
这可是跟原始的那种零星售卖不同,这是成体系的工商业模式,新且有力。
有人在摇旗呐喊说夏林此举不明智,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问题是他们站在百尺高楼上摇旗,音浪实在太少了,根本掀不起什么动静,反观是下头的百姓那可叫热闹非凡。
虽然仍有大批人在观望,但总是有人敢于尝试,其实有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很快市面上就陆续出现了大量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坊,有些简单的已经开始萌芽发展,有些还在装修筹划。
而不同人家同样的产品,竞争立刻就上来了,夏林不是说要放手让他们去闯么,市场会给他们奖励和惩罚的。
从第一家家族性的作坊在政令颁布的第七天就诞生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