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大恐怖(2 / 6)

 “既然不写情诗,写景也没意思。我倒想为诸位送上一篇策论文章,倒也适合如今之境。还望与诸位细细研讨。”夏林咳嗽了一声:“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这片《六国论》是三苏之一的苏洵所做,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他的写作目的其实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而如今大魏其实陷入了与大宋差不多困境之中,所以直接拿来丝毫不显突兀。

    当他念诵时,下头的人无一不是奋笔疾书。三苏的文章那都不用挑,纵观历史上下也绝少有人能在策论方面超过这三位爷,学子们能有幸见到都真的能算是组分冒青烟,而作为夏林这个传诵者来说,抄诗词抄剧本那是抄,但抄这种文章那可就是传播先进思想和警世之言了,远远不是普通文抄公能媲美的。

    如今朝廷中的投降派主要就是高士廉,他主张的就是割地和亲保障大魏休养生息,夏林如今就是要在这一点上驳斥这高士廉的思想方针。

    所以《六国论》一出,不少学子暗暗心惊,不由心说:“可真是与高相之理念背道而驰,这才是第一才子的风骨啊。”

    等到一篇念完,夏林的手指再次哒哒的敲着桌子,在场的学子们一片鸦雀无声,只是偶尔会传来几声极低的讨论之声,还有外头抓人的士兵经过窗口时整齐的步调声。

    先不管这理念如何,单就拿出这篇文章来说都已经是极精彩了,虽然没有华丽辞藻,但这种玩意再堆辞藻的话那可就太操了。

    本来这些洛阳学子过来是想见识诗才的,但谁知道过来就被上了一课,关键这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