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手握府衙传送下来的喜报,云城考中的三名秀才中,案胡逸尘来自兔儿岭镇的胡家村。
林秀才和黄秀才都住在城西,这两家的家境略强于农家。
林秀才家是祖传的篾匠,靠砍竹子或收各种竹子编制成各种竹制用品,摆在铺子里售卖度日。
像农户用的生产用品:箩筐、簸箕、畚斗、背篓、筛子、谷围等。
百姓的日用品:竹席、凉枕、提篮、食盒、蒸笼、筷筒等。
精细的工艺品:鸟笼、花篮、笸箩、花灯等。
林秀才家的兄弟多,他自小也跟着兄长们一起学做篾匠,见邻居弹棉匠家的小儿子读《百家姓》,哭着求老弹棉匠他不愿意学弹棉花,要进学堂读书。
小篾匠也求他的阿爹,他不做篾匠,也想读书。
黄秀才家是祖传的弹棉匠,把棉花用弹棉工具弹成洁白松软的棉絮再做成被絮、棉垫。
他自小就看着阿爷、阿爹、兄长每天在家里弹棉花,在“崩崩崩”
的弹棉声中长大,看着家中的男子每日头眉毛沾满白棉絮,他跟着阿爷出门就听见街坊的小儿郎传唱弹棉谣——弹棉花呀弹棉花,半斤棉花弹成八两八……
他跟着兄长一起把弹好的棉被送进大户人家,那家的少爷坐在书房里读书。
小弹棉匠满心羡慕,回家后撒泼打滚哭闹他要读书,顺便学弹棉花,家里的兄弟多,弹棉花不缺他一个。
最后老弹棉匠答应了儿子让他读书,小弹棉匠的好友小篾匠也跟着一起进了学堂。
两家都是靠手艺吃饭,工序繁琐,收入微薄,供养读书人也相当的吃力。
好在两个读书郎终于都考上秀才了,就是不再科举,在城里也可以开私塾授课了……
师爷想到今年新晋的三名秀才都是寒微出身,琢磨着是不是提议县令大人给予奖励。
县令大人今年在云城任期六年了,云城出了院试案,他的教化工作自然出名了,有了政绩他自然也可以升职!
县令大人开心了,他开心了就想让三名秀才也跟着开心!
县令大人对师爷道:“师爷,先张贴喜报!
再安排礼房分别去三名秀才家报喜!
黄秀才和林秀才家各奖励白银三十两,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