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真正触碰了。
所以想要真正触碰到对方,那就得把双方都变成中子简并态物质,也就是中子星物质。至于电子简并态,则是白矮星物质,是电子在被电离的离子能态上形成的简并物质,此状态的物质的电子同样依靠量子力学规律排列。
宇宙是如此奇妙,世界本质是如此神奇,达到四级文明的人类也不能窥得其全貌。
不过看到先驱者用全波段光留下的真实小宇宙面目却还可以,特别是在意识链接战舰后的第三人称视角下,人类看到了一副完全不同于肉眼的景象。
原本只有七彩光芒的小宇宙就好像换了個面貌,出现了一颗颗十分巨大的菱形晶体。是的,先驱者似乎很执着于菱形晶体,在这里出现的依旧是菱形晶体。
不过这些菱形晶体比迷宫中的那些要大得多,每一颗都堪比恒星。它们就像一个个灯笼,悬挂在黑色天鹅绒般的背景上,每一颗都发出射出各种被棱镜折射后的单色光。
就是它们让这个小宇宙变成了人类常规视角中的七彩光芒。
这些大型菱形晶体数量也很多,就目前人类已经观测到不下千颗,他们分布在整个黑色天鹅绒小宇宙背景上,每一颗的间距从0.4光年到1光年之间不等。
但从这点看,这个小宇宙直接至少也有一千光年。
看到如此情景,人类自然好奇这些巨大菱形晶体是如何发光的,于是第一舰队就向着距离自己最近的一颗大型菱形晶体凑了上去。
结果发现了令所有人都永生难忘的一幕。
他们发现大型菱形晶体是半透明的,它的表面形状就像棱镜一样折射着来自它内部的光芒,而它的内部,则是一颗恒星。
确切的说是一颗红矮星。
这是一种戴森球吗?!
看到这样的场景,人类脑海里首先蹦出如此印象,可似乎又觉得跟戴森球不同,因为它是半透明的,且有将恒星光分解成单色光的作用。人类不清楚这种功能有什么作用,但先驱者整这么大一个小宇宙绝对不会做无用的事。
也是在这个时候,人类不禁联想:该不会这里头的大型菱形晶体里头都是一颗恒星吧?!
随便选一颗菱形晶体里头就是恒星,其他晶体同样发着光芒,极大可能也是。
那么问题来了,先驱者弄那么多恒星放到小宇宙中并用半透明菱形晶体套住它们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是利用这些恒星作为能源,以此维持小宇宙中某些东西的运转?
想到这里,岳渊等一众人类都暗暗点头,肯定是了,时间跨度达到三十亿年啊,如此漫长的时光,也就红矮星这种寿命极长的恒星最合适作为能源,而同样是如此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