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以字表音,不管是拼音,还是反切,还是其他一切类似方法,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得有一个标准的‘音标’。”
“如果基础发音的音标是不明确的,那么用‘以字表音’法标注出的文字的读法,就是不准确的。”
“这样的弊端不仅仅在古汉语里存在,哪怕是在现在流行的语言当中,依然存在。”
“比如英伦英语和北美英语,就是典型的例子,两者在字典上的音标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读法上却不尽相同,因此而形成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
“在音标还有明确读法,可以通过语音资料学习鉴别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倒是好解决,但是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英语在数百年上千年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目前留存的声音载体也全部消失,我们仅仅拿着《牛津大字典》,能够恢复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读法上的差异吗?”
“很明显是不行的,这就是以字表音法的最大弊端——信息的缺失。”
“我们这个系统现在就补上了这一环,我们不但留下了文字资料,还配套了真正的声音信息,这样哪怕再往下再久,都不会发生信息缺失的影响,后人都能够知道我们这个时代语言的正确读音。”
“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导致了信息缺失的情况下,自学声韵学,就成了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周至说道:“小学之学兴起的过程当中,受到当时研学条件的约束,让学者们很难有机会可以进行推拟。”
“他们只能在书房里,像聋子研究声音一样研究古音的声韵,同部间各文字在逻辑上的应对关系,不同时代韵书之间,同韵部文字的合并,转化,通用关系。”
“应该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