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我那风车,构思精巧,怎会落选?”
他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看着周围欢呼的人群,只觉得格外刺眼。
那些粗鄙的工匠,那些泥腿子,凭什么?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失落涌上心头,
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人,低着头,踉踉跄跄地挤出人群,背影萧索。
“嘿!老四!快看!那个是不是造水车的李水生?”
朱棣拉着李祺,兴奋地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指着不远处一个被乡亲们围住、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敦实汉子。
李祺顺着望去,点了点头:
“是他。苏州府李水生,龙骨翻车。”
“啧啧,真行啊!能把水弄那么高!
回头让他给咱宫里花园的池子也弄一个,省得太监们天天挑水!”
朱棣搓着手,已经开始盘算。
李祺没接话,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因上榜而激动、狂喜、难以置信的脸庞,
扫过刘老栓颤抖的双手,扫过孙秀才落寞的背影。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名为“希望”和“尊严”的力量,
正通过这些名字,通过这些实实在在改变生活的“奇技”,
悄然注入这个时代无数工匠的心中。
“标哥,”
李祺轻声对身旁的朱标说,“你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朱标负手而立,温润的目光同样注视着这沸腾的一幕,嘴角噙着欣慰的笑意:
“是啊,祺弟。
这‘匠科’取士,开的不只是一榜,更是万民心中一条前所未有的通天大道!
父皇这一步,走对了。”
......
三日后,奉天殿。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气氛庄重而热烈。
三十位新科匠士,穿着由礼部统一赶制、虽无品级却用料扎实、裁剪得体的崭新“匠士服”,
按甲、乙、丙三等序列,肃立于殿中。
他们大多神情紧张,手都不知该往哪里放,但眼中却燃烧着激动与荣耀的光芒。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