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物…口感绵密,微甜,饱腹感甚强。是何物所制?贫道游历天下,似未曾见过。”
张宇初也好奇地夹起一块品尝,同样面露讶异。
李祺放下筷子,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回师伯、师父,此物名为‘金疙瘩’,又名‘土豆’。是前两年弟子和太子等人在紫金山采药时发现。”
“此物不挑地,旱地、坡地皆可种植!最难得的是,其产量……高得惊人!”
他伸出双手比划着:“精心侍弄,一亩之地,可产此物十五石以上!若遇丰年,二十石亦非难事!”
“十五石?!”
“二十石?!”
饶是张三丰道心通明,张宇初见多识广,此刻也被这数字震得豁然变色!
张宇初更是失声惊呼,手中的筷子都差点掉落。
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如今大明最上等的良田,精耕细作,风调雨顺,亩产稻米不过两三石!
这貌不惊人的“土豆”,产量竟是稻米的数倍甚至十倍!
“此话当真?!”张宇初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千真万确!”
李祺斩钉截铁,“弟子岂敢妄言!此物耐储存,可作主粮,亦可做菜蔬!
自得到种子,皇伯伯已安排农桑院主事等人,进行南北两地的试种,至今已近两年!”
他指着锅中翻滚的土豆片,语气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种子已然繁育充足!只待来年春耕,此物便可由朝廷推广,普及全国!
师父,师伯,你们想想,若我大明遍地皆种此‘土豆’,
百姓再无饥馑之忧,仓廪丰实,国力……该是何等强盛!”
想象着那“遍地皆种”的景象,
想象着无数面黄肌瘦的百姓因这“土疙瘩”而得以饱腹的画面,
饶是张三丰百年道心,此刻也不禁心生波澜,抚须长叹:
“善!大善!此乃泽被苍生、功在社稷之神物!祺儿,你们此举……功德无量!”
张宇初更是激动得站起身来,看着碗中的土豆,如同看着稀世珍宝: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有此神物,百姓可活命,天下可安泰!李祺,你…你们立下了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