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宗,这不迫不及待的就过来一睹风采。”
杨骏目光落在韩熙载身上——只见他身着暗纹锦袍,虽面带浅笑,眉宇间却藏着几分文人的清傲与历经世事的沉稳,举手投足间尽是世家雅士的气度。
听闻“韩熙载”
之名,杨骏心中微动,那不就是后世着名“韩熙载夜宴图”
的主角?没想到竟能在此相遇!”
杨骏当即拱手致意,目光落在韩熙载身上,语气诚恳却带着几分试探:“原来是韩先生,久仰大名!
先生早年在滁州为官,与这片土地渊源颇深。
只是如今南唐与大周仍在交战,先生身为南唐旧臣,此刻出现在滁州,若被你家君王知晓,怕是会惹来不少麻烦吧?”
韩熙载闻言,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放下茶盏,脸上的浅笑淡了几分,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将军所言不假,只是在下早已赋闲在家,再说,眼下淮南战局胶着,滁州已归大周治下,在下既为延寿大师友人,随他途经此地,见故地安定、百姓无虞,心中唯有欣慰,倒不惧什么‘麻烦’——毕竟,比起朝堂纷争,百姓能安居乐业,才是最要紧的事。”
延寿大师在一旁轻轻颔,补充道:“韩先生所言不假,今年一直随贫僧四处游历,已然不涉南唐政务。
此次前来,确实只是想看看滁州新貌,与将军叙一叙故地情谊。”
杨骏听着二人所言,心中的疑虑稍减,却仍未完全放下——韩熙载才华横溢,曾是南唐重臣,即便辞官,也未必完全脱离旧朝牵绊。
他面上不动声色,笑着转移话题:“先生能有这般心境,实在难得。
正好先生熟悉滁州风土,稍后我等本打算去琅琊山一游,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同往?也让我们听听先生讲讲当年在滁州的旧事。”
延寿禅师闻言,眼中当即泛起几分意动,双手合十笑道:“杨将军既有此雅兴,贫僧自然乐意同往。
将军文武双全,此番游历琅琊山,想必少不了传世佳句,看来我等今日是要沾沾将军的光,得享一番耳福了!”
一旁的韩熙载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眼神忽然一动,顺着话锋说道:“久闻琅琊山风景绝佳,是吟诗作对的好去处。
我听说,南唐的冯延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