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昭义节度使李筠辖地,那里煤矿资源丰富,且靠近河东,商贾往来频繁,便于检验煤炭产销调度;其二,永兴军节度使刘词治下,关中一带百姓对取暖用煤需求迫切,试点可直接惠及民生,察验百姓反馈;其三,便是京城及周边州府,此地是新政推广的核心,也是朝廷管控最便之处,便于及时调整策略。”
殿内臣工听罢,原本持疑虑态度者也纷纷点头——灭佛试点的成效有目共睹,如今依此模式推行煤炭专营,风险确实可控。
李谷沉吟片刻,终是上前一步躬身道:“官家以史为鉴,择三地试点,既稳妥又能探明明效,臣无异议。”
杨骏也心中一振,连忙躬身接话:“官家思虑深远,三地试点各有侧重,既能验产销、察民生,又能定章程,臣定当全力配合,做好试点筹备之事!”
“好!
既然诸位都同意这推行之法,便趁此时机畅所欲言——三地煤炭专营试点,需选得力之人分别主事,谁可担当此任,卿家们不妨举荐一二。”
话音刚落,原本议论纷纷的臣工们,此刻皆垂下目光,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朝服下摆,眼神暗自转动,无人率先开口。
谁都清楚,这试点差事是块“烫手的香饽饽”
——若能把事做成,理顺煤炭产销、赢得百姓口碑,日后定是朝堂上的大功劳,升迁之路必然步步生莲;
可一旦出了差错,无论是煤价调控失当引民怨,还是与地方商户、节度使协调不畅,抑或是没能达到国库增收的预期,轻则被陛下斥责、贬官,重则恐要担上“贻误新政”
的罪名,前途尽毁。
更关键的是,杨骏此前提出的煤炭专营章程,从煤矿勘探的技术标准,到蜂窝煤加工的质量把控,再到跨区域运输的调度细则,条条框框皆与寻常政务不同,满朝文武中,除了杨骏本人,竟无一人能完全吃透其中关节。
若没有杨骏时时指点,仓促接手,怕是连试点的第一步都难以迈开——到时候做得不好,非但捞不到功劳,反倒要落个“无能”
的名声,这般风险,谁也不愿轻易承担。
片刻后,王溥迟疑着开口:“官家,此事关乎新政成败,需选既懂民生、又通商事之人,臣一时之间,竟想不出合适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