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故人之姿下(2 / 3)

十国风华 洱月 1209 字 3天前

绽——那些他以为藏得严实的身份,竟在这位老将军的火眼金睛里,透亮得像天井关的月光。

他缓缓低下头,声音轻得像被风吹散的烟:“节帅既已猜到……何必再问。”

刘词的声音沉了沉,矛杆在地上顿了顿道:“老夫要听你自己说。

当年杨老将军战死柏乡,阖家男丁殉难,只听说少公子被家将护着逃了,隐姓埋名不知去向。

在后面就只听过少公子有个遗腹子,如今来看,杨佐、杨佑兄弟这些年东躲西藏,不就是为了护着你吗?”

杨骏猛地抬头,眼眶竟有些红。

刘词说的这些,不知怎的,那些被刻意尘封的记忆,像被捅破的窗户纸,哗啦一下全涌了出来。

他对着刘词深深一揖,脊梁挺得笔直道:“晚辈杨骏,确是杨师厚之孙。

祖父当年拥兵自重,致银枪效节军沦为私器,最终祸及自身,晚辈不敢忘。

这些年隐姓埋名,一来怕仇家寻踪,二来……是怕重蹈覆辙。”

“好个‘不敢忘’!”

刘词忽然朗声大笑,笑声震得帐外的夜鸟扑棱棱飞起:“老夫就知道!

杨老将军虽有过错,骨子里的刚直却没断!

你看你护粮时的算计,追敌时的果决,哪点没有杨家的影子?可你比他强——你藏起了‘少将军’的名头,却把心思全放在了大周的粮草、百姓的生计上。”

他上前一步,枯槁的手按在杨骏肩上,力道重得像压着三十年的风霜:“老夫当年投晋,不是忘了杨老将军的恩,是看清了私兵误国的理。

银枪效节军败就败在‘效节’二字——效的是节帅的私节,不是天下的公节。

可你不一样,你护的是陛下的粮,守的是大周的关,这才是真正的‘效节’。”

“老节帅说的是,祖父的银枪能破万军,却护不住魏州百姓的田垄。

当年卢台水边,效节军血流成河,可真正饿死的,是那些被兵祸糟践了庄稼的百姓。

晚辈想试试,不用银枪,能不能让天下人有饭吃。”

刘词的手忽然抖了抖,他望着杨骏,仿佛看到了两个影子——一个是跨马提枪的杨师厚,一个是低头看粮册的杨骏。

前者如烈火,燃尽了自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