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顺三年,闰正月!
在汲县王村堡坝,在杨骏的不懈努力下,终是艰难地挣脱了危局的枷锁。
然而,与此同时,京城中那决定无数少年命运的童子试,也已悄然临近。
终于,关乎此地安危的接力棒,朝廷方面终于派遣户部侍郎兼端明殿学士王溥,带着朝廷的重托,前来接任。
天刚蒙蒙亮,王村堡坝的泥泞路上就挤满了人。
最先来的是瞎眼老妪,她拄着根磨得亮的枣木拐杖,怀里揣着个油纸包,站在草棚外的老槐树下,时不时朝村口方向探探身子,枯瘦的手把拐杖攥得白。
“杨大人要走啦?”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原本在坝上忙活的汉子们直起腰,手里还攥着没放下的铁锤;正在缝补衣物的妇人抱着针线笸箩跑过来,针还别在衣襟上;连坝上那些刚学会认字的孩童,也捧着用树枝写的“平安”
二字,排着歪歪扭扭的队。
杨骏披着那件打补丁的棉袍走出草棚时,人群忽然静了静。
李二柱婆娘怀里的婴儿“哇”
地哭出声,才打破这片刻的凝滞。
老妪摸索着上前,把油纸包往杨骏怀里塞,油纸包上还留着她掌心的温度,粗糙的纸页被摩挲得皱:“大人,这是家里最后一捧炒黄豆,路上嚼着解乏。”
“杨大人,俺们给您编了个草垫!”
三个扛过夯土的汉子抬着个新草垫,麦秆编得细密,边缘还缀着几穗饱满的谷粒——那是去年洪水里抢出来的种子,如今当成了最金贵的谢礼。
杨骏刚要推辞,却见汉子们直接往马背上一铺,麦秆蹭着马毛,出簌簌的轻响。
狗剩领着十几个孩子,举着用红泥涂过的河石,石头上歪歪扭扭刻着“杨”
字。
孩子们齐声喊:“大人要回来教我们算粮账!”
喊完又怕他忘了,一个个把石头往他马兜里塞,石棱硌着布囊,沉甸甸的全是土腥味。
刘元博站在一旁,手里捧着本厚厚的册子,是他连夜抄录的灾民名册,他看着杨骏,不由地浅笑一声道:“杨直学士,一路顺风,如今想来,着实是我误会你了,今日你走之前,我向你认错。”
杨骏笑着摇了摇头道:“你说这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