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极是,我等当时确实思虑不周,一门心思只想着毕其功于一役,倒把眼前的实际情况给忽略了,真是糊涂至极啊。”
“你回去给翟守珣那里通个信,实在不行的话,不妨先对那《大周时报》动手,将其查封也罢。
这劳什子留着,只会徒增人心之烦忧,令人郁闷不已!”
王峻因为《大周时报》舆论压力,本来试探郭威的伎俩,没曾想最后弄得个自讨苦吃,在朝堂上丢尽了颜面,作为他的儿子,王崇勋自是要为他父亲出这口恶气的!
陶谷领命离去后,王崇勋站在书房窗前,望着人流涌动的街市人群,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伸手取过案头的《大周时报》,这上面的每一个墨迹,字字如刀,刺痛着他的神经:“父亲在朝堂受辱,这笔账,该清一清了。”
……
查封《大周时报》之举,对陶谷与王崇勋而言,简直是信手拈来之事。
毕竟,弘文馆现下仍由王峻暂时代为管理。
若中书门下有人对此事起弹劾,虽然李谷出声援助,已然让范质暂且躲过一劫,然而,倘若弹劾之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此事便再也无法被轻轻掠过,势必要引起上上下下的高度关注!
于是,第二天一早,中书门下便如潮水般涌入了以陶谷为的诸多弹劾奏章,它们一封接一封,络绎不绝,宛如冬日里连绵不绝的雪花,静静堆积在李谷的案头。
李谷翻阅着这些内容大同小异、言辞激烈的折子,脸色渐渐沉如锅底,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寒意逼人。
王峻则在一旁,神色淡然如水,仿佛外界的风起云涌与他无关,只静静旁观着这场风暴的中心。
待李谷终于放下手中的奏章,缓缓落座,王峻方缓缓启齿,声音沉稳而有力:“至于《大周时报》一事,眼下已是舆论的漩涡中心。
依吾之见,不妨先将那印刷之地暂行查封,待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再做定夺,诸位以为此策如何?”
说完这话后,他目光温和地扫视一圈,静待众人反应。
这时,枢密直学士陈同,不出所料的第一个站了起来道:“王相的意见,我认为可行,若是任由弘文馆的《大周时报》继续刊印的话,确实不合乎情理,待事情真相大白后,再行解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