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林震宇和陈枢源二人顺利完成了月隼號相关的一系列高强度培训项目。这段日子里,他们如同不知疲倦的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海绵吸水般如饥似渴地汲取著关於月隼號的各类知识与操作技巧。不仅要熟悉飞船的复杂构造、各项精密仪器的功能,还要掌握在不同太空环境下的应急处理方法。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指令,都被他们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之中。
不仅如此,在空军试飞员赵宇和陈峰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带领下,他们搭乘月隼號进入地球外太空环地轨道,亲身感受並適应各种复杂的操作指令。飞船在浩瀚的太空中犹如一叶扁舟,而他们要学会如何在这茫茫宇宙中精准地操控它。从飞船姿態的微调,那需要极其细微的操作和敏锐的感知,到设备参数的精確控制,任何一个小数点的偏差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每一个细节都反覆演练。他们还著重熟悉了起飞和降落等关键时间点的情况,深知这些环节容不得半点差错,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每次飞行,赵宇和陈峰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耐心解答林震宇和陈枢源的疑问。他们会讲述在太空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以及如何冷静应对。在前辈的悉心指导下,林震宇和陈枢源的操作愈发嫻熟,从最初的略显生疏,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每一次进步都凝聚著他们的汗水与努力。终於,当他们能熟练驾驶月隼號在环地轨道自如飞行时,赵宇和陈峰才放心地返回了空军部队。即便回到部队,赵宇和陈峰也时常回忆起驾驶月隼號时的激情与刺激,那浩瀚无垠的太空美景,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他们心中,每当提及,眼中都会闪烁著光芒。
此时,月隼號静静停在机库中,货仓门缓缓打开,犹如巨兽张开的大口,发出沉闷而厚重的声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將各种货物运送到货仓內並加以固定。这些货物意义非凡,其中既有国家天河基地和羽林集团氦 - 3基地的人员生活所需,从新鲜的食物到舒適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那一箱箱新鲜採摘的蔬菜水果,仿佛还带著大地的芬芳,它们將为基地的工作人员带去来自地球的温暖与生机;还有舒適的床铺、柔软的被褥,为在遥远月球工作的人们提供一个温馨的棲息之所。也有两个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急需的实验设备等物资,这些精密仪器承载著人类对宇宙奥秘探索的期望。那些复杂的电子设备、高精度的显微镜,每一件都凝聚著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將在月球的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地月往返测试,为確保安全,货仓並没有装满。
各项准备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吴怀远院士踩著点匆匆赶了过来。他身著整洁的工作服,眼神中透露出对月隼號的浓厚兴趣与关切,仿佛一位等待检阅心爱作品的艺术家。围绕著月隼號,他仔细地查看每一处细节,时而蹲下身子检查起落架,用手轻轻敲击,倾听那清脆的声音,判断其坚固程度;时而伸手触摸飞船外壳,感受其材质与工艺,感受著科技赋予这冰冷金属的温度。他拉著林羽,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从飞船的动力系统,那如同心臟般为飞船提供动力的核心,到导航技术,如何在浩瀚宇宙中精准定位的奥秘,从安全保障措施,关乎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关键,到未来改进方向,对月隼號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在得到林羽详细且专业的解答后,吴怀远院士不禁对月隼號讚不绝口。他感慨地说,如果这次地月往返测试能顺利完成,那传统的火箭发射方式或许真的要面临淘汰了,月隼號所代表的,將是未来宇航领域的全新方向,它將引领人类走向更广阔的宇宙天地。
林羽等吴怀远院士查看完毕,微笑著邀请他一同前往控制中心,共同观看月隼號的首次月球之旅。控制中心內,气氛紧张而热烈,工作人员们全神贯注地盯著各自的屏幕,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紧张。各种仪器设备闪烁著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