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1 / 2)

原子异能 佚名 1504 字 17小时前

羽林集团首批氦 - 3剩下的300公斤很快被国內各相关企业抢购一空,其稀缺性和重大价值不言而喻。这一消息也引得国外许多企业纷纷嗅到了商机,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鯊鱼,相继发函羽林集团諮询购买事宜。然而,羽林集团秉持著先满足国內需求的原则,礼貌而坚决地回復暂时不对外供应。这一举动,无疑让那些覬覦氦 - 3资源的西方各国心急如焚,他们深刻意识到,在这场宇宙资源的激烈角逐中,自己似乎已经落在了后面。

在各自的月球探索项目进展不顺之际,西方各国终於清醒地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在这场宇宙资源竞赛中取得优势。於是,他们经过多轮冗长而激烈的开会討论,会议室里充满了爭论声与各种不同的意见,最终决定以美国月球基地为基础,共同组建一个月球综合基地。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纷纷响应號召,加入其中。经过一番艰难的协商,各国终於达成协议,根据自身优势,有技术的出技术,没技术的多出钱,最终实现成果共享。这个共建的基地被取名为“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寓意著他们对未来月球探索和资源开发的美好期许,希望能如同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般,在月球这片神秘的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与智慧。

协议生效后,美国宇航局作为主力,迅速联合其他成员展开行动。各方齐心协力,为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补充各类物资,其中包括至关重要的备用核电池以及更多的太阳能发电板,以確保基地的能源供应稳定。这些备用核电池採用了最新的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为基地的长期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太阳能发电板也经过了精心挑选,具备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能够在月球复杂的光照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同时,他们还为独自坚守在月球基地的伊桑哈珀带来了两位新同伴,一位叫吕克莫罗,三十六岁,来自欧洲法国,是一位资深的航天工程师,在太空飞行器结构设计和太空环境適应性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的眼神中透著专注与睿智;另一位叫马库斯莱特,三十五岁,美国人,是一名优秀的太空人兼地质学家,对月球地质构造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身材矫健,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探索的渴望。

当吕克莫罗和马库斯莱特乘坐的著陆器缓缓向著月面降落时,透过狭小的舷窗,他们看到了远处华国月球基地的场景,不禁被深深震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3d列印的榫卯结构月壤建筑物,在月球表面的低重力环境和独特光照下,散发著一种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独特魅力。这些建筑物的外形简洁而富有线条感,既適应了月球的特殊环境,又展现出华国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吕克莫罗瞪大了眼睛,惊嘆道:“看那些建筑,竟然是用月壤通过3d列印和榫卯结构建造而成,这简直是天才的创意!不仅解决了物资运输的难题,还充分利用了月球本土资源,太不可思议了。你看那线条的流畅度,还有整体的结构布局,无一不体现著华国科研团队的智慧。”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嘆与敬佩。

马库斯莱特也点头附和:“是啊,这种技术不仅高效,而且环保,大大降低了在月球上建设基地的成本和难度。华国在这方面確实走在了前列。我在想,我们能不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应用到我们的基地建设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思考与探索的光芒。

隨著著陆器逐渐靠近月面,他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建筑物的细节。那些月壤砖紧密地拼接在一起,榫卯结构的连接处严丝合缝,仿佛浑然天成。建筑物的表面有著独特的纹理,那是月壤在列印过程中留下的痕跡,像是在诉说著月球与人类科技碰撞的故事。每一块月壤砖都像是一件艺术品,承载著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终於,著陆器稳稳地降落在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的指定区域。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