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制氘工厂(1 / 2)

原子异能 佚名 1511 字 17小时前

在月球风暴洋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著,仿佛一场宏大的科幻剧正在上演。青鸞號不知疲倦地穿梭於地球与月球之间,宛如星际间的信使,持续將首期氦 - 3开採设备运送到月球,以满足2號机器人紧张而有序的组装进度。2號机器人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工匠,在月球表面有条不紊地拼接著设备,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熟练。

而在地球的土地上,与月球基地建设遥相呼应的是,地面核聚变电站旁边附属的制氘工厂也在同步紧锣密鼓地建造著。这座工厂肩负著为核聚变电站提供另一个关键聚变原料——“氘”的重任,它的建成对於整个核聚变能源项目而言,意义非凡,犹如拼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块。待其全面投入运营后,每年最少能够生產100吨的氘,並且產品纯度可达令人瞩目的7n级,也就是高达99.99999%。如此高纯度的氘,將如同源源不断的优质燃料,为核聚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確保核聚变反应能够高效、持续地进行。

氘,这种在能源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的物质,如同隱匿在普通元素中的宝藏,在天然氢中的质量占比约为0.0139% - 0.0156%,主要以重水(d?o)的形式广泛存在於海水和普通水中。其中,海水中氘的浓度约为30g/l,而全球海水中的氘储量更是惊人,约40万亿吨。从理论层面来讲,这些氘储量几乎可以满足人类能源需求长达上亿年,仿佛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座取之不尽的能源宝藏。更为惊人的是,若將氘用於核聚变,1升水中的氘通过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竟然相当於300升汽油,这种强大的能量释放能力无疑让氘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要素,也让人们对能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

为了实现高效、稳定地製取氘,林羽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创新思维,应用先进的基因技术对藻类进行改造。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全神贯注地操作著各种精密仪器,对藻类的基因序列进行精准编辑。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藻类,如同被赋予了特殊使命的微小生命,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通过光合作用,能够有针对性地富集氘同位素。它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矿工”,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断从海水中收集氘元素。科研团队成员们日夜监测著藻类的生长和富集情况,详细记录每一个数据,不断优化培养条件。然后,將这些富集了氘的藻类与电解系统巧妙联用,构建起一套独特的“生物 - 电化学”混合制氘链。这一创新的制氘方式,充分结合了生物过程的温和性与电化学过程的高效性,为大规模製取氘开闢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们反覆试验不同的藻类品种、不同的电解参数,力求找到最优化的制氘方案。

在制氘工厂內部,为了確保整个生產流程的顺畅与安全,林羽引入了太初子体控制的纳米机器人。这些纳米机器人如同微观世界里的精灵,在工厂的管道系统中不知疲倦地巡检。它们的体积微小到几乎肉眼无法察觉,但却具备高度智能化的功能。在管道內部,纳米机器人沿著管壁缓缓移动,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探测到管道中极其细微的裂纹,哪怕是肉眼难以察觉的微裂纹,也逃不过它们的“火眼金睛”。一旦发现问题,纳米机器人会迅速行动,它们从携带的微型材料库中释放出特殊的修復材料,通过精准的操作对微裂纹进行及时修復,就像一群技艺精湛的微型工匠,確保管道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它们还能有效地清除管道內杂质的沉积,通过自身携带的微型清洁装置,將杂质一点点分解並清除,防止这些杂质对生產过程造成干扰,从而保障了整个制氘流程的稳定运行。工厂的工程师们通过监控系统密切关注著纳米机器人的工作状態,及时对它们的任务进行调整和优化。

整个制氘工厂的设计参考了成熟的vpsa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