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回来的第二天,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林羽的脸上,將他从睡梦中唤醒。他刚洗漱完毕,手机铃声便清脆地响了起来,一看是苏瑶打来的,林羽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温柔的笑容,赶忙接起电话。
“喂,林羽,今天干嘛呢”苏瑶甜美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刚起来呢,正准备看看有没有维修的订单。你呢,宝贝”林羽回应道。
电话那头的苏瑶微微停顿了一下,带著些许羞涩说道:“林羽,我爸他想见见你,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呀”
听到这话,林羽的心猛地一紧,紧张感瞬间涌上心头。他深知这次见面的重要性,生怕苏瑶的父亲不同意他们俩在一起。但他还是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说道:“行呀,我这边隨时都可以,只要你爸方便。”
掛了电话后,林羽陷入了沉思。他决定为苏瑶的父亲准备一份特別的礼物,思来想去,他打算运用自己独特的意识能量製作一个雕塑。这个雕塑不仅要展现出他的心意,更要体现他对苏绍钧事业的理解与尊重。
林羽將雕塑的主题定位为“科技循环 x 自然共生”,他希望通过这个主题,表达对新能源產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这与苏绍钧一直秉持的“零污染处理”理念不谋而合。
在设计上,林羽採用了抽象动態结构,以金属为主体材质。他首先用拋光不锈钢铸造层叠的电池单元造型,这些造型是对电池解构美学的一种呈现,表面蚀刻著行业標誌性化学符號,如“li”“ni”“”等,象徵著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元素。
为了体现生態脉络,林羽在金属主体中嵌入了再生树脂製成的叶脉纹理。这些叶脉纹理细腻逼真,象徵著新能源与自然系统的紧密融合,寓意著科技与自然並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莫比乌斯环这一元素贯穿了整个雕塑。它通过无限循环的曲面造型,代表著能源的循环利用。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后,莫比乌斯环呈现出蓝绿色渐变,仿佛是大自然的色彩在科技的怀抱中流淌。
在材料创新方面,林羽可谓是煞费苦心。主体框架选用了回收的18650电池钢壳,经过脱膜处理后,开始利用意识能量让材料融合在一起。然而,这个过程並非一帆风顺。当他试图调整电池钢壳原子结构以实现完美融合时,遇到了巨大的阻碍。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异常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材料变形甚至损坏。林羽集中全部精神,凭藉著对原子操控的深刻理解和不断尝试,经过无数次细微的调整,终於成功地让材料融合在一起,看起来像雷射焊接成型一样。这些废弃的电池钢壳在林羽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既体现了环保理念,又展示了他对材料的巧妙运用。
装饰组件则是由电路板碎片拼贴成的抽象地图造型,象徵著资源在全球范围內的网络分布,寓意著新能源產业的广阔前景。
为了让雕塑更具动態感和科技感,林羽在其中內置了微型光伏板驱动的磁悬浮系统,使得核心球体能够恆久旋转。这一设计不仅为雕塑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更寓意著能源的永不停息。
功能化设计上,林羽在雕塑底部整合了隱藏式无线充电模块,支持qi协议,这样一来,这个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还可以作为手机充电底座。在侧面,林羽蚀刻了“energy never ends”(能量永续),进一步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此外,林羽还注重文化赋能。在基座上,他镶嵌了带有战国青铜器纹样的回收铝板,並刻写了《考工记》中的名句:“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这不仅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詮释,体现了他对苏绍钧在新能源领域精益求精精神的敬意。
准备好礼物后,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