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依旧是一块不折不扣的金字招牌。
更何况,道衍还真不是那种招摇撞骗的半桶水,而是论起佛法水平,在整个大明也是能排在前列的真高僧。
所以,短短几年的时间,得到了室町幕府认可的道衍,几乎走遍了日本的所有大型寺院,跟日本的和尚们谈论佛法,赢得了极为广泛的赞誉,被誉为“佛法第一人”。
足利义满对于道衍,也逐渐放松了警惕。
因为足利义满通过派往大明的使者,了解了道衍和尚的过去,此人是正经和尚,先后因为佛法精深,教导过燕王和吴王,前些年据说是生出了游历四海传播佛法的志向,所以才来到了日本。
总的来讲,跟大明高层沾点边,但还真没涉及到太多的政治。
如今又是确实一心钻研佛事,除了佛教的人以外,连大明来的人都不怎么见,一副得道高僧的做派,实在不像是间谍。
再加上道衍也不仅仅在北朝室町幕府控制的地方活动,关东镰仓公方,以及南朝的地盘,也都拜佛论经不误。
故此,室町幕府对于道衍的监控,就基本上没什么力度了。
而道衍瞄准的目标,是兴福寺。
兴福寺,最早是南都七大寺之一,是法相、俱舍教学的中心道场,人才辈出,而到了平安时代兼管春日社,威势更盛,拥有庞大的庄园与僧兵,成为日本最大的佛寺势力,而在南北朝时期,兴福寺一分为二,分为一乘院和大乘院。
表面上,兴福寺是一个寺庙。
但实际上,这就是彻彻底底的一方诸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方诸侯。
因为兴福寺不仅拥有大量的土地、人口、僧兵,而且还占据着整个日本最关键的位置——大和国的北部。
因为南北朝分裂,所以大和国是始终都没有守护大名的。
而大和国以北,就是室町幕府的地盘,大和国南部的宇智、吉野、宇陀三个郡,则是南朝在本州岛仅存的地盘,中间的大和国北部,就是兴福寺控制的奈良与国中地区。
这里是“u”型盆地,离京都不远,有点类似于华夏的南阳盆地.反正防御北面的敌人差点意思,但确实能够自守,属于易守难攻而且内部适合搞种田的类型,天然就成了南北朝双方的缓冲区。
只不过现在兴福寺是分裂状态。
兴福寺的分裂,跟南北朝分裂不说如出一辙吧,也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自天平宝字元年慈训担任别当以来,数百年来,兴福寺的寺务都由“别当”(约等于主持)管理,而这个职位则是由一乘院、大乘院双方轮流担任跟南朝的大觉寺统和北朝的持明院统很像是不是
而双方的分裂,则是因为到了现在的南北朝时期,代表了兴福寺这个大势力内部的不同利益集团。
兴福寺的武装势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众徒”,而另一部分叫做“国民”。
前者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僧兵,只不过是剃了光头的武士,而这些武士同样拥有着管理职位,管理着兴福寺的武装力量。
后者跟日本“国人(地方武士)”属于同一阶层,他们并非是僧兵,而是信奉各种本土神明的武士,在春日社等神社并入了兴福寺以后,进入了兴福寺的武装力量里。
一开始,兴福寺没那么强大的时候,这两派武装力量还能通力合作,被统称为“众徒国民”,但随着兴福寺日渐强盛,双方信仰不同,利益矛盾也变得非常尖锐了起来。
而这两派武装力量,很快就选择了自己在兴福寺的代表。
“众徒”也就是僧兵们,选择了一乘院。
而“国民”则选择了大乘院。
佛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