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矿(3 / 6)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4255 字 6天前

了特定人群,其他人就得洗洗睡了,想要像西安城里的百姓一样还能出去找点吃食那是不可能的.这里可是不折不扣的边塞,谁敢天黑了还出门到街上,那就要做好被当成谍子给砍脑袋的心理准备。

朱雄英一行人来到鼓楼上,上面的牌匾,明晃晃写着“边靖楼”三个大字,楼是青砖灰瓦,白浆勾缝,柱子直接就是松木,很朴素,半点油彩都没有,突出一个边塞风格。

而眼见着有人上来了,聚集在这里的麻雀顿时“呼啦啦”地全部飞向空中,成群结队也不往远了飞,绕着鼓楼转圈。

“好地方!”

麻雀散了,视野顿时开阔,朱雄英忍不住赞叹。

这里确实是好地方,不仅位于代县的中心,而且一边是五台山,一边是雁门山,整个代北一眼而望。

拿出望远镜,朱雄英细细地看着周围。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他确实没见到肉眼可见的露天煤矿。

于是朱雄英向陆仲亨问道:“吉安侯,你可知道代县附近,哪里有大量的这种东西?”

说罢,身旁的人掏出了煤炭,给陆仲亨看。

“喔,石炭啊。”

这里有个题外话,那就是煤炭在如今的大明,各地的叫法是不统一的,但有一点很统一,那就是很多地方是不管这东西叫煤的。

所以为了避免理解出岔子,朱雄英都是让人拿实物出来。

那什么是“煤”呢?“煤”字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卷十七君守篇“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是说孔子的学生颜回给孔子做饭,不小心烟灰掉入饭盆里,颜回就把带灰的几个饭粒抓起来吃了,这里的煤炱指的就是烟灰。

在元朝以前,煤指的就是烟熏的黑灰,从南北朝时期的字书《玉篇》到宋朝大中祥符年间的《广韵》,对煤字的解释,都是煤炱,即烟气凝聚而成的黑灰。

而真正的煤炭,在古代一开始被叫做石涅,《山海经》里面就有“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的记载,后来又被称为石炭、石墨、石薪等等,反正叫啥都有,就不叫煤炭。

到了元朝末年,也就是几十年前的时候,才有了煤炭这个名字,脱脱当时的奏章就有“京师人烟百万,薪刍负担不便,今西山有煤炭,若都城开池、河,上受金口灌注,通舟楫往来,西山之煤可坐致于城中矣”的上书,在北平,说煤炭或许别人就能理解了,而在山西,人们管这东西叫石炭。

陆仲亨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若是殿下想要找大量石炭的话,倒是可以去广武城,我之前听说过一次,那里的卫所兵经常用这东西取暖,但他们从哪找来的,倒是没有细细追问过。”

“广武城在哪?”

陆仲亨指了指,就在五台山的反方向,五台山在代县的东南,而广武城则在西北。

西北?

“那里可是朔州的方向。”

“是,广武城更北面就是朔州卫了,不过朔州卫不归我管。”

朱雄英想要找到这处大型露天煤矿颇为心切,所以也不耽搁,在代县吃了顿饭,让随从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便继续由陆仲亨带着向西北而行。

广武城,始建于洪武七年,同样是陆仲亨监督修的,位于雁门关北二十里的地方,一开始是夯土,洪武二十年包了外砖,这地方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山的缺口,两侧直接与长城连为一体,雁门关的许多重要军事设施也多设于此。

广武城一共有四个关口,分别是东关、南关、大北关、小北关,城内由山瓮城、中城、南瓮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