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未来计划(5 / 6)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4268 字 5天前

向去预计。

但是如今看来,旧港大海战结束了一段时间,满者伯夷帝国依旧没什么反应,应该是没这个能力再与大明一决雌雄了。

实际上,满者伯夷帝国,之前就已经到了扩张的极限。

这一点,是有很多端倪来证明的。

为什么满者伯夷帝国,把三佛齐王国的地盘,吞噬到了只剩一个苏门答腊岛,却迟迟不肯全力进攻?

如果说顾忌其他方向的敌人,那么满者伯夷帝国明明后续对淡马锡港进行了毁灭,理论上有相当长的窗口期去登陆苏门答腊岛,满者伯夷帝国也没动静啊。

原因并不难猜,除了老国王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帝国到极限了。

海洋帝国,比陆地帝国的统治成本,要高得多。

这其实是一个第一眼看起来合理,第二眼看起来不合理的事情。

貌似碎片化分布在海洋上的岛屿不好统治,但实际上,也不需要对边缘小岛进行有效统治,玩羁縻就行了,而且水路运输比陆路运输的成本要低得多。

但之所以这么说,自然也有其原因所在。

——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帝国的统治层级,被扁平化了。

陆地帝国,譬如大明,可以通过“布政使司-州府-县”的三级管理方式,来实现政令的上传下达,对百姓进行管理。

但海洋帝国则不是这样,即便是有松散的行省制度,到了地方,本质上玩的还是岛屿酋长制度。

能不能跟陆地帝国一样,搞改土归流,派大量的流官进行管理?

做不到。

至少满者伯夷帝国是做不到。

制度演进和改良,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满者伯夷帝国兴起的太突然,本质上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文明,所以就严重缺乏这方面的底蕴。

即便是经历了强权宰相的整顿,建立了一套看起来还像回事的文官系统,但看穿了表面,还是能看出来里面的内核,是极为简陋的。

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而行政管理能力的低下,就意味着满者伯夷帝国虽然疆域辽阔,但是在战败后,是无法动员大量的后备军队或者调集足够的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重新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舰队,并且给这支舰队准备好充足的物资的。

朱雄英沉吟片刻,又补充道:“而且孙儿以为,我们同时要利用外交手段,分化瓦解其内部,孤立其势力,此外,对于满者伯夷帝国西边的三佛齐王国以及东边的吕宋王国,我们也应多加交往军队还是要控制住,不应该让他们深入苏门答腊岛的内部,只要在旧港站位脚跟就好了,加强那里的海防建设,确保海上通道的畅通无阻。毕竟北面有淡马锡港,南面有旧港,大明已经在南洋立于不败之地了,进退都有凭仗,也能够钳制住海峡的东段出入口。”

总而言之,大明接下来在南洋的战略,就是发展贸易,尽量避免动兵。

这一次,大明虽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还是有一些损失的,舰队里不少船只沉没,剩下的舰船也大多都需要修补,人员也都有伤亡,精神上更是疲惫。

在这种状态下,既然满者伯夷帝国不来再度发难,那大明也乐得休养生息。

同时,下南洋最重要的目的,自然就是搞海上贸易。

这次大明的雷霆出手,狠狠地震慑了占城以南的这些南洋势力,让他们都意识到了,大明可不是什么好惹的势力,相反,大明绝对能做到让你初一灭国不用等到初二。

所以虽然没有出现“万国来朝”的盛况,但南洋的各个势力,不管是叫得上名,还是叫不上名,还真就都不约而同地派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