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5 / 6)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4119 字 7天前

战经验,另一方面幼军主要是起到训练未来力量的作用,跟文官里翰林院的性质差不多,都是培训人才的机构,而不是作战单位。

所以,如果皇帝不打算派幼军上战场,那么幼军永远都无法上战场,毕竟大明又不是大宋,只要不迁都,那未来很长很长的时间,肉眼可见地不可能面临京城被人围了的情况,黄河、淮河、长江三道防线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大明周边除了帖木儿汗国,也没有哪个国家有实力进攻大明本土了。

“若是只论军事素质,怕是还得全力练个一年半载,方能有普通地方守备卫所的水平。”

李景隆沉思过后给的答案倒是挺靠谱的,而这个标准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讲的,一方面是身体素质,幼军们的少年,再长大个一年半载,那基本就是平均十六岁的小伙子了,在古代征战频繁的乱世,这个年纪上战场是很正常的,体能方面可能跟成年人略有差距,但差距不会太大;另一方面是从技战术水平等角度来讲,无论是武器的熟练度还是阵型和组织的执行力,其实都跟健身、练武之类的差不多,一开始零基础都能猛猛提升,但是一旦到了瓶颈期,就需要漫长的水磨工夫,而在这个阶段的提升就不大了,或者说训练时间跟效果,是有边际递减效应的,因此普通士兵全力训练个一年半载,跟三五年的老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或许有差距,但绝非想象中的那么大。

大明的地方卫所兵,每年训练的时间也就那么几个月,剩下的时间都得干农活自己自足,所以再过个一年半载,还真不一定能跟天天训练的幼军有同样的组织执行度。

当然了,边军卫所兵的水平肯定是远高于地方卫所兵的,比如北部边境线上的那些边军卫所,那可都是常年跟蒙古人真刀真枪干仗的,而西南边境上包括云南、贵州、广西三个都指挥使司编制下的军队,更是经常需要进山征讨叛乱的土司。

所以,是否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其实是划分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准,精兵强将都是打出来的,没有哪个是单靠练就能练出来的,训练跟实战完全是两回事。

而幼军想要获得实战经验,说实话,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太困难的战斗,肯定不会让他们上,而周围还真没有什么太简单的战斗,连剿匪任务都没有,江南地区或许有零散的剪径强盗,但是要说成股盗匪,那真是寥寥无几.当然,如果范围扩大一些,大明国土上的其他地方,还是有不少啸聚山林的土匪的,这些元末乱世的遗留产物依旧活跃着,不过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远了。

“现在大明的精锐边军,是什么水平?就拿幼军来比。”

“边军也分地区,若是在雪区作战的松潘精骑,或是西北的甘凉骑兵,北平辽东的幽燕铁骑,那都是一等一的天下强兵。同样是结阵状态,一个百户所的幽燕铁骑,就能击溃一个千户所的幼军,而松潘精骑和甘凉骑兵大约需要两个百户所,因为那边受到地形限制大多都是轻骑,具装甲骑很少。”

“现在的火铳和大炮也不行吗?主要原因在哪?”对于李景隆的结论,朱雄英并没有马上相信。

“武器也得看操作的人,也得看具体的阵型情况。”李景隆解释道,“表弟你从阴阳炁海弄来的这些火器确实犀利,燧发铳在射速上远胜火绳铳,但幼军对于火器的操作实在是太不熟练了,而且火炮装备的太少,如果是西平侯麾下的精锐火铳手,同样的武器,射速就是快上一倍都不稀奇,用三段击战术平原结阵足以对抗松潘精骑,即便是重甲大马的幽燕铁骑进行冲阵,也会伤亡惨重。”

沐英麾下的火铳手吗?朱雄英觉得,倒是可以请一些过来当教官,毕竟沐英用三段击战术击败北元云南梁王的象阵,确实是有说法的。

而且李景隆说的也是事实,武器还是得看操作的人,AK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