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份也实在是敏感,贸然前往,万一……”
吕雉打断他:“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有天幕示警,始皇又有改变,哪能还按那旧历史发展?”
接着她又说道:“而且,你又怎么能确定始皇会放过我们?说不定现在早就派人前来了。”
就冲之前县令对他们的态度从欣喜到戒备的转变,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动身,又何尝不是因为有所受限呢?虽然如果他们下定决心,想走的自然是能走的,但毕竟这样一大家子,穷家富路的,他们也放心不下啊。
众人听了,觉得有理,纷纷点头。所以对着吕雉的说辞,大家面上也都是应了,至于私下是怎么想的,她也管不着。
更别说,其实他们也早就有了倾向,现在也不过是心照不宣的接受。至于会不会有意见不同的人,想来他们应该也是自有打算吧。
【戚夫人因为自恃得宠,曾经常在刘邦面前哭闹,据史载,这样的哭闹到达了“日夜啼泣”的地步,她想做什么呢?她只不过想要更进一步——意欲为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以夺取皇太子之位。
其实这个时候,刘邦在公元前205年,即汉二年六月便已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不过等他即位为皇帝后,看着刘盈又有些不满意,他甚至曾有过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的想法,只是因为“如意类我”。而这也是戚夫人哭闹的底气。
不过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吕后当然也是不满意的。毕竟苦都是她吃了,但是福士一点也享受不到的,她哪里肯啊!而且这真的只是吕后和戚夫人之间的事吗?不见得。
吕雉和戚夫人这样全然依靠刘邦的美人妃子不一样,她也有着自己的政治资本和想法。不仅仅是这一次,很多时候,吕后“争”,不是和戚夫人争,而是在和刘邦“争”。
也是在这时,有人为吕后设谋,让他找张良,毕竟张良的聪明,是有目共睹的——毕竟也是能够被称为“谋圣”的男人。
于是吕后就让她的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逼着张良献计。而张良确实给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们去请陛下看重而不得的贤才——商山四皓。
张良很清楚刘邦是怎样的薄情寡义——这也是刘家人的通病,所以他也知道自己在战争的时候确实能够对刘邦进行有效的劝诫,但现在已经不是他的“主场”了,而且“废长立幼”的心思刘邦也不是一天两天才有的,想要改变他的想法,就必须想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
商山四皓或许就是这样的机会。
听了张良的话,吕后没有犹豫,立即付诸实施。她派吕泽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
那么,这真的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