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王朝败家子-45-唐玄宗李隆基(2 / 2)

篇名垂千古、二百多字的《祭侄文稿》就是出自这段时间。里面书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也抒发了颜真卿满腔的愤怒。

如果有的选,他大概宁愿没有这篇千古流传的书法作品,大唐的百姓也宁愿一生忙忙碌碌也不想要战火连天的悲痛。

好了,题外话说完,我们继续——】

【并且此时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朔方军出师河北,屡获胜利;河北十余郡多杀叛军守将,重树唐帜,使叛军将士军心动摇,安禄山甚至想放弃洛阳逃回老巢。

这样看来,是不是唐朝很有讨平叛乱的希望?但现实或许总是不如人意——杨国忠猜忌驻防潼关的哥舒翰,不采纳他关于据险坚守以待敌内变和由郭子仪、李光弼引兵北取范阳覆敌巢穴的建议,怂恿玄宗促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十五载六月,哥舒翰被迫出兵,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仓皇逃往成都,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杀宠幸的杨国忠之妹杨贵妃。并且马嵬民众遮道留玄宗,玄宗不从——他还是想要逃。

最后是太子李亨留了下来,但他也没有停留很久,很快就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的灵武,并在同年七月,李亨于灵武登基为帝,是为肃宗,改元至德。】

【与此同时,大唐叛臣安禄山遣部将孙孝哲入长安,自己仍留洛阳。安军将领在长安胡作非为,大肆搜括民财,专以声色财贿为事,已无再进取之意,致使唐军得到了重整军备、调集重兵的机会。

至于当时的唐肃宗李亨,则是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又调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五万军队,灵武一时军威强盛。接着又任命了朝官与将帅,建立了一套新的军事系统,对抗击叛军也作了全面部署。

应肃宗之请,回纥也派来精锐骑兵助战。这时又适遇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部下不服,战斗力也随之削弱,形势急转直下。至德二载,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称太上皇。】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