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市集续燃大同火,蓝星文化遍南齐(2 / 3)

闪着眼睛问:“大哥哥,我以后也能读书吗?”

    “能!”

    李二摸了摸她的头,指着书架:

    “这些书都是给你们的,以后每天都来读,大哥哥教你们认字。”

    这话让孩子们欢呼起来,路过的挑夫也停下脚步,眼里满是动容。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想读书却买不起笔墨的日子,如今自家闺女终于有了机会。

    这正是所有百姓想要的。

    王思哲从盛京来到青州之后,就带寒门学子在各州乡设读书角,还为每个读书角配“民生案例册”。

    把蓝星诗词和故事里面的道理讲给所有百姓听。

    就像李二,去年还是卖菜郎,靠读怡红院赠的《科举民生参考》中了童生,如今成了读书角“小先生”,把知识传给更多人。

    往北到衢州,书坊的热闹更甚。

    掌柜赵德海站在柜台后,给络绎不绝的学子递《科举民生参考》新刊本。

    扉页印“民生策论范文”朱字,里面用红笔标注蓝星诗词与青州民生的对应。

    比如《观刈麦》旁写着“青州赈灾时,百姓抢收麦子的场景,可作策论素材”。

    这是他跟衢州府衙文书一起整理的。

    “赵掌柜,这新刊本还有吗?我们村三个学子都要!”

    “我家娃去年秋闱没中,就是因为策论没写民生事,今年有了这范文,定能中!”

    赵德海笑着递过三本:“有!放心拿,这阵子印了两千本,还没够卖呢。”

    “前儿王主簿来,说今年寒门学子入学率比去年提了两成,都是靠这书里的范文!”

    汉子刚接书,学子赵生就匆匆进来。

    “掌柜!我这次院试,用《观刈麦》分析青州赈灾的范文,主考官夸我‘懂民生、接地气’,说我准能中!”

    赵德海拍了拍他的肩:“早说了你能行!”

    “这书里的道理,都是时老板和王大人从民生里悟出来的,比那些空泛的经义有用多了。”

    赵生连连点头,又买两本,说要带回去给同村的兄弟。

    而盛京怡红院书房里,张珂源趴在案上整理各州府书坊账册。

    账册摊开,红笔标注着各州营收。

    青州书坊“本月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