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怡红院多国聚首,民生互鉴暖意浓(2 / 4)

   兆和闻言脸上闪过尴尬,却没表露不满。

    时念当即道:“此前备有泉州鱼汤,速让他们加热送来。”

    差役应声而去,不到三分钟便端来热气腾腾的鱼汤,瓷碗里飘着新鲜鱼片,香气四溢。

    “实在抱歉,是我们的疏忽。”

    时念向兆和致歉。

    兆和笑着摆手,接过鱼汤:

    “时老板不必自责,能及时更换,足见南齐接待有多细致。”

    “我们安泰全民常喝鱼汤,这味道很亲切。”

    这时,陆襄抱着木盒跑来,里面是她的手绘礼物。

    给岩木的山地治水图,绘着部落众人搭桥的模样;

    给兆和的是鱼形剪纸,栩栩如生。

    “岩木叔叔,兆和叔叔,这是我画的!滇山的桥要坚固,安泰的鱼要多!”

    岩木接过图,笑得眼角起褶:

    “我要把这图挂在部落议事堂,日后工匠学筑桥,就照着这景致来!”

    兆和小心翼翼将剪纸放进漆盒,连声道谢:

    “这剪纸真精致,是我收过的最用心的礼物,谢谢你。”

    怡红院檐角挂着十二国特色的小灯笼,风吹摇曳,映得青石板五彩;

    模型区琉璃罩透亮,泉州海产交易署、盛京西街、滇山治水三大模型前围着译官,个个手持多语言解说牌;

    戏台两侧摆着“天下大同”绢旗,浅醉带姑娘们排练,素心琵琶混着西疆牧歌,引路过使臣驻足倾听。

    “念姐,高丽使臣到了!”

    晚晴从院门口进来:

    “他们对书坊的《蓝星故事集》特别感兴趣,一进门就问能不能多要几本。”

    “译官说高丽寒门学子苦于民生教材匮乏,想把书带回当教材用。”

    时念点头,让张珂源去书坊再取二十本,特意叮嘱:

    “把民生篇的批注标清楚。”

    刚安排好,陈立威就陪着一队使臣进来。

    为首的西疆使臣身着织金长袍,手捧香料盒笑道:

    “时老板,西疆带了些特产香料,想跟南齐换些民生案例册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