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之会是南齐的脸面,各国使臣第一次接触蓝星文化,全靠这文化册。”
“要是因延迟交付让他们觉得咱们办事拖沓,丢的不只是怡红院的脸,是整个南齐的脸,这笔银子绝不能省。”
大家伙儿都纷纷表示可以拿出自己的积蓄,然而时念却笑着摆手:
“不用你们出银子。”
时念转头对张珂源道:
“从怡红院盈余里支,之前文盛之会的拨款还剩些,不够的我来补。”
“你现在就给宁县书坊的掌柜写信,咱们愿意付双倍加急费,让他先预留油墨和工坊。”
晚晴立刻动手整理拓本,把“北徐篇”“西疆篇”“滇国篇”等按州府分类,用红绳捆成三捆。
“我这就理好拓本,让十四和大力快马送去。”
阿福从模型区跑过来:“我去西街找马行。”
乔章林也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方才已经让人去将这件事告知了鸿胪寺。
“若是杜大人能开一张官府文书,宁县县衙见了会帮咱们协调印刷进度,沿途驿站还能给快马换水换马,能省不少时间。”
时念对着众人微微颔首,心里踏实了不少。
或许他们之前都有许多的不足,但随着一天天的成长,他们也逐渐沉稳、成熟。
不过一个时辰,晚晴就已经整理好了需要刊印的原件和多国翻译的内容。
“念姐,拓本整理好了!”
晚晴把整理好的东西递给十四。
“上面我都做好了标注,到了地方你们印刷的时候盯着一些。”
十四重重点头,随即跟着大力一起往马行跑,脚步快得像阵风。
张珂源看着两人背影,忍不住叹气:
“这一趟至少多花近千两银子,够咱们院半年开销了。”(不含月薪,只有衣食住行)
时念走到他身边,出言安慰:
“无妨,陛下拨的款项里本就有应急备用银子,咱们用的是该用的银子。”
“再者,文盛之会办好,各国使臣认可咱们的民生成果,说不定能带动各州府书坊生意,长远看不亏。”
吴婶也跟着劝:
“阿念说得对,要是文化册送晚了,使臣看不懂民生成果,之前的排练、模型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