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先到模型区,连参赞蹲在泉州海产交易署的模型前,手指轻轻戳了戳微缩的渔民人偶。
旋即又翻了翻旁边的价格记录册,然而他的眉头却没舒展。
“这模型做得精致,价格记录也详细,可未免太完美了。”
“北徐也有渔民,海产价格受天气影响大,哪能每天都这么稳定?”
“不会是为了文盛之会特意凑的数据吧?”
随从也跟着附和:
“是啊,我们在北徐见过不少面子工程,表面看着好,实际百姓还是吃亏。”
时念没急着辩解,只是笑着道:
“连参赞务实,这点我佩服。”
“不过光看模型和记录,确实难辨真假,不如我带您去春螺巷的民生议事区看看?”
“今日正好是议事日,百姓们在商量春种的事,您亲眼看看,就知道这些数据是不是凑的。”
连参赞挑了挑眉,显然没料到时念会直接带他去民间场所。
“好,我倒要看看,南齐的百姓是真议事,还是摆样子给使臣看。”
往春螺巷议事区走的路上,时念跟在连参赞身边,轻声介绍:
“这议事区是去年粮价暴涨后设的,原本是每月只开设三日,后来因为忙不过来,便改成了每七日开设五日。”
时念没有说朝九晚五,周末双休。
因为说了这群古代人也听不懂。
“百姓有任何难处都能提,小到巷口排水沟堵塞,大到粮种不够,都能在这里商量解决。”
“在南齐,民生事不是官府说了算,而是百姓。”
陆襄也凑过来,举着手里的春种图:
“参赞伯伯,你看!”
“这是张老汉画的,他家的地缺玉米种,今天要跟大家商量怎么调种。”
连参赞低头看了眼,图上歪歪扭扭画着几亩地。
他扫了一眼,很快便挪开了视线。
刚到议事区门口,就听见石桌旁传来热烈的讨论声。
一老汉拎着个空粮袋,站在一群人之中,声音洪亮。
“今年春种,我家三亩地缺玉米种,问了西街粮铺,说粮种都被大户订走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