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加些民俗元素,西疆那段加牧歌调,素心你试试用琵琶弹西疆的冬不拉旋律;”
“滇国那段加山歌的颤音,让晚晴帮忙写几句滇语的戏词,使臣听着亲切。”
素心抱着琵琶试弹了一段,冬不拉的粗犷混着琵琶的清亮,竟格外和谐。
浅醉跟着哼唱,调整戏词的节奏:
“雪山脚下牧歌扬这句,得唱得开阔些,像西疆的草原一样。”
路过的陆襄也跟着哼,虽然跑调,却让两人笑得更欢。
后院的厨房里,吴婶正对着食谱本写写画画,暖夏坐在一旁,手里捧着碗酸梅汤。
“你前三月爱吃酸,我给你定了每日三顿两加餐。”
“早晨红枣酸粥,晌午酸汤鱼,晚上鸡汤面,加餐就吃酸梅、杏干,既能开胃,又能安胎。”
吴婶一脸柔和的看着她:“等过了三月,再加点温补的汤,比如当归鸡汤、枸杞鱼汤。”
暖夏接过食谱,眼里满是感动:
“吴婶,您太费心了。”
阿福正好进来,凑过去看食谱,笑着道:
“以后我按这个给你做,保证你吃得舒坦。”
吴婶白了他一眼:
“你那手艺?还是我来,你好好帮着阿念做事,别来我们这儿添乱就好。”
暮色降临时,众人终于停下手里的活。
时念看着整理好的接待清单、改编后的戏词、暖夏的孕期食谱,心里踏实了不少。
虽然文盛之会的筹备紧张,年假也短。
但看着院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相互牵挂,又觉得这份忙碌格外有意义。
陆襄抱着暖夏的胳膊,仰着小脸问:
“暖夏姨姨,等文盛之会开始,我能给使臣送福字吗?就像今天这样。”
暖夏笑着点头:“当然能,我们小襄儿写的福字最好看了。”
阿福在旁边也笑着道:
“到时候我给你做个小灯笼,提着送福字更热闹。”
檐角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映得满院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