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粒子落在纸页上,很快融成细小的水痕,却没让那行数字显得刺眼。
她笑着摆手:
“先不急,等开春新场地开业,凭着戏台和诗词区,这点银子用不了多久就能赚回来。”
“念姐,我们想把老院的诗签都搬过来,素心说系上红绳,算讨个搬新家的彩头。”
“好啊。”
时念笑着点头,想起昨夜跟大家商量的事。
她原本想让老院歇业半个月,等新场地彻底布置好,直接在城西开新场。
既能省些周转的麻烦,还能借“搬新家”的噱头吸引更多客源。
可没等她把这个想法说全,就被围过来的众人一口否决了。
“歇业半月?那可不行!”
阿福第一个跳出来,撸起袖子拍了拍胸脯。
“张珂源这几日愁银子愁得头发都白了两根,咱们多营业几日,好歹能补补超支的窟窿!”
他说着,还指了指旁边的张珂源。
后者闻言抬头,苦笑着揉了揉太阳穴,眼底的青黑确实比前几日重了些。
浅醉也跟着点头:
“咱们在春螺巷待了这么久,老邻居和老熟客都帮过咱们,哪能说走就走?”
“至少得多营业几日,跟他们好好道别。”
她顿了顿,声音软了些:
“而且院里还有好多东西没搬完,三日时间足够收拾,多营业一天,就能多攒点银子,也能让张珂源少掉几根头发。”
吴婶罕见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我也觉得三日够了!”
“春螺巷的灶房我还能再用几日,最后给老客们做顿酱肘子和红枣粥,他们都念叨好几天了,不能走得这么急。”
时念看着眼前这群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舍,全是为这个“家”着想的真诚。
她当时无奈地笑了笑。
自己之前的“噱头”想法太过功利,忘了怡红院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什么营销手段。
而是这份能一起扛风雨、也能一起念旧情的心意。
“好,那就听你们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