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账薄压心添急绪,良言助才赴秋闱(1 / 4)

    城西新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

    而时念正坐在书房的梨花木案后,算着账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

    窗外倒一派热闹。

    浅醉和素心捧着新戏服的料子叽叽喳喳,讨论着该给《鹊桥仙》的织女绣几重云纹;

    吴婶在灶房蒸着给工人的红糖馒头,甜香顺着窗缝钻进来;

    檐角悬着的诗签被风掀得哗哗响,偶尔有片泛黄的桂树叶落在“但愿人长久”的笺纸上,转瞬又被吹走。

    可这热闹却透不进书房,摊在桌上的账本像块沉甸甸的青石,压得时念胸口发闷。

    “缴完商税,账上就只剩两千八百三十三两了。”

    张珂源站在案旁,声音里满是难掩的焦虑。

    “院里日常运转每日至少要三百两,伙计的工钱、每日的食材采买、戏服的浆洗修补,一样都省不得。”

    “新场地那边更吃银子,青砖木料已经付了五百两定金。”

    “后续匠人工资、戏台的楠木梁、读书区的书架,至少还得一千五百两才能兜底。”

    他顿了顿,又翻了翻账本后页的营收记录,语气更沉:

    “中秋宴那批月饼、茶水和新做的戏服,成本到现在还没完全平回来。”

    “虽说中秋后生意回暖,可大满园和花月楼天天抄咱们的戏本。”

    “连《水调歌头》都敢改两句词就演,还把门票降了两成,硬生生分走了近三成客人。”

    时念听着这些,心里算得门清。

    账上的银子撑死够维持三个月运转,再加上新场地的缺口,还差足足一千两。

    她想起去年改造怡红院时,靠门票和周边、《蓝星诗词集》的售卖,没半个月就盘活了资金。

    可现在,抄袭的阴影像片乌云,把营收的路挡得死死的。

    “我知道了。”

    时念合上账本,声音平静得让张珂源愣了愣。

    他原以为她会皱眉,会焦虑,却没料到她这般镇定。

    “等会儿我会让十四送一千两来,先填进账里应急。”

    “念姐!那是您的……您的养老钱啊!”

    张珂源抬头,话都说不利索了。

    他还记得去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