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延庆戏演赈灾事,两千银搅动君心(3 / 4)

nbsp;“启禀皇上,臣亦愿捐银一千两,助北地百姓渡过难关!”

    这一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臣捐五百两!”

    “臣捐八百两!”

    “臣愿献棉甲二百副,支援边疆将士!”

    百官们纷纷起身,声音此起彼伏。

    连先前对怡红院颇有微词的御史台官员,也跟着报出自己的捐物数目。

    谁都清楚,此刻不表态,便是与众志成城的戏眼相悖,更显得自己连一个戏班子都不如,毫无家国大义。

    南齐帝望着殿内热闹的景象,忽然放声大笑,龙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跃动,流光闪烁。

    “好!好!好!这才是我南齐的臣子!这才叫众志成城!”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后台方向,虽未点名,殿中众人却都知道,这份称赞是给时念的。

    那眼神里有欣赏,有探究,更有几分“果然没看错你”的了然。

    时念垂眸浅笑。

    她要的从不是一句口头称赞。

    这两千两银子,是给怡红院镀的金,是给百官设的局,更是给南齐帝递的台阶。

    既解了赈灾款不足的燃眉之急,又让皇帝在除夕宴上赚足了君臣同心的美名。

    戏台两侧的灯笼忽然亮起,暖黄的光透过草垛的缝隙漏出来,在“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浅醉扮演的农妇提着陶罐从土墙后钻出来。

    粗布裙上沾着逼真的泥点,罐口飘出的袅袅白雾在光里凝成细线,像极了刚熬好、冒着热气的姜汤。

    “军爷们,喝口热汤暖暖身子吧!”

    她的声音带着北地口音的粗粝,却裹着滚烫的暖意。

    士兵角色接过陶罐,甲胄上的霜粒遇热融化,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水痕。

    他刚要道谢,忽然听见“雪山”后传来骚动,几个“灾民”扛着麻袋跌跌撞撞跑出来,麻袋上用红漆写的“米”字在灯下格外醒目。

    “官爷!我们凿开冰面,把粮食运来了!”

    领头的“灾民”声嘶力竭,腰间的草绳勒得太紧,说话时带着明显的喘息。

    士兵们立刻上前接应,甲胄碰撞的脆响、麻袋落地的闷响、农妇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