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半个时辰后。
时念带着姑娘们往城门口走。
路上碰到不少之前来过怡红院的客人打招呼,伙计们都会笑着解释:
“我们去城外的海棠坞,听说那里的花开得正好,漫山遍野都是,好看得很。”
时念耳尖微动,听着马车外的交谈,嘴角微勾。
自打穿越过来,她还没好好看过南齐的风景。
如今还真有些期待。
那人闻言附和:“那地方我知道!”
“前年去城外路过一次,那漫山的花五颜六色的,风一吹,香味能飘三里地!”
城门口早已停着阿福和吴婶她们的马车。
阿福正指挥着大力他们往车上搬东西。
吴婶蒸的桂花糕还冒着热气,装在竹篮里,盖着棉巾;
新酿的米酒装在陶罐里,裹着厚布;
甚至还有念七一大早跑去集市买的糖画。
糖画师傅手忙,捏的关羽青龙偃月刀歪歪扭扭,刀头还沾了点糖霜,却透着股憨气。
“念姐!”
阿福见到时念他们过来,上前一步打招呼。
车帘撩开,里面铺着厚厚的棉垫,角落里还摆着个小巧的炭盆。
时念刚要让众人出发,就见流芝扶着个老妇人慢慢走过来。
老人穿着件半旧的布衫,手里紧紧攥着个布包。
见了时念,那老妇就颤巍巍地要作揖,鬓边的白发在风里飘着,看得人心头发软。
“流芝,这是……”
时念扶住老妇人的胳膊,不让她弯腰。
“念姐,这是前几日在书肆门口,对着诗选叹气的老书生的娘子。”
流芝轻声解释,声音压得低,怕惊着老人。
“方才我在城门口碰见她,她说家里郎君卧病在床,孙子还小,想求一本《蓝星诗词集》给孩子。”
她凑到时念耳边,声音压低:
“可这位大娘说她翻遍了家里的箱子,也凑不齐六百文钱,只能拿着自己纳的布鞋,想找王掌柜换本书,却没成想书肆歇业了……”
老妇人哆哆嗦嗦地打开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