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8章 查验风波(1 / 6)

    黑山屯的天,阴沉了几日,终究还是没能憋住那场雪。细碎的雪沫子打着旋落下,给简陋的工坊棚顶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素白。

    工坊内的气氛,却比屋外的天气更加凝滞沉重。李大军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冰棱子,狠狠楔入了每个人的心头,寒气四溢。守备府的突然查验,如同一柄不知何时就会骤然落下的悬顶之剑,其锋刃未至,森然寒意已让众人脊背发凉。

    沈青强迫自己压下翻涌的心绪,深吸了一口带着冰雪气息的冷空气,开始以惊人的效率着手准备。

    她将所有的物料进出记录、每一批军粮的产出数量、柴火消耗、甚至每日的天气变化可能对烘烤产生的影响,都分门别类,重新誊抄整理在一张张粗糙却洁净的毛边纸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得令人惊叹。

    又将不同批次预留的样品饼,用浸过桐油的厚实油纸仔细包好,以细麻绳捆扎,贴上写有日期、批次、配方的标签,在库房一角码放得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

    张秀姑和另外两位娘子也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干活时屏息凝神,动作轻拿轻放,生怕一点多余的声响都会引来不可测的麻烦。推磨的吱呀声、和面的搅拌声、灶火的噼啪声,都比往日低沉了许多。

    萧山的话比往日更少,几乎惜字如金,但他巡视的频率却陡然增高。他的目光不再是审视灶火与面粉,而是如同最警惕的头狼,锐利如鹰隼,一遍遍扫过工坊的每一处角落、每一段矮墙、每一个可能藏匿风险的位置。他的关注点,彻底从烹饪细节,转移到了工坊的整体安全与防御秩序上。

    “此处杂物堆积,距灶台过近,易引火患,即刻清理。”他指着墙角那堆本是用来引火的干燥松针,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

    沈青一个激灵,立刻意识到风险,马上亲自带人将松针搬到了远离工棚的院角。

    “夜间值守,需增派双倍人手,明暗哨结合,巡视不可有片刻松懈。”他对闻讯赶来的李大军叮嘱,语气是久经沙场带来的习惯性指令。

    李大军神色一凛,抱拳郑重道:“萧兄弟放心!我已经安排了最信得过的弟兄,分两班轮换,绝不让一只宵小之辈摸进来!”

    沈青看着萧山这种转变,心底稍安,同时也生出一股奇异的依赖感。

    她全心沉浸在工艺的打磨中。反复试验荞麦与黑豆的比例,记录不同配比下饼坯的硬度和耐储性,调整烘烤的时长与火候,甚至尝试在压制时加入不同的力道,以求达到最极致的密实度。有时为一个难题蹙眉思索,无意识地咬着笔杆喃喃自语:“…荞麦黏性终究不足,即便加了薯粉,边缘仍易散碎…”

    这时,萧山可能会恰好从她身后不远处缓步经过,停下脚步,目光依旧警惕地扫视着院门方向,淡淡提醒一句:“……专注…是好事。但非常时期,需眼观六路。人心之险,甚于工艺之繁。”

    他的话像一盆冰水,瞬间浇醒沉浸其中的沈青。她猛地抬头,顺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