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矛盾的动作让朱标微微皱眉。
“刘先生,你这是何意?”
“殿下,”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眼神中带着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决绝。
“臣自知能力有限,难以撼动工部积弊。”
“无奈之下,臣……臣方才去求见了叶先生。”
“哦?老师他有何高见?”
朱标顿时来了兴趣,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他知道,老师总能于绝境中想出匪夷所思的办法。
刘伯温便将叶凡那套“拍卖造盐权”的方案,连同那三个条件和后续的收费、纳税模式,尽可能清晰地复述了一遍。
他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着朱标的反应。
朱标起初是惊讶,随即陷入沉思。
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叶凡此策,大胆!前所未有!
完全跳出了传统盐政的框架,简直是石破天惊!
这其中的利弊在他脑海中飞速盘旋——
利在于能快速打破僵局,利用民间力量扩大生产。
同时为朝廷开辟新的稳定财源。
弊在于……
这无疑是对祖制的巨大挑战!
必然会引来守旧势力的猛烈抨击。
尤其是那些淮西勋贵,绝不会坐视这条财路被他人掌控,定会想出更多办法来阻挠。
想到淮西勋贵,朱标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
他们今日敢在工部阳奉阴违,明日就敢在民间竞拍中捣乱。
甚至可能勾结商户,垄断资格,抬高盐价。
让这利民之策最终变成害民之策!
新盐之效,关乎朝廷信誉,关乎民生稳定。
更关乎他朱标推行新政的决心和能力。
绝不允许被任何人,任何势力破坏!
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阻碍的警惕,让他下定了决心。
此策虽有风险,但确是打破目前僵局最快,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