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越说越是激动,显然对此思考已久。
“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然天下之大,岂止中土?”
“汪洋之外,亦有万千国度,无数生灵。”
“其地或有丰饶物产,其民亦有其独特技艺、学问。”
“与其固守一隅,不如扬帆出海,宣威德于远域,通有无于四方!”
“将我大名神威播撒出去,亦将他国之长吸纳进来,如此,方能使我大明历久弥新,始终屹立于浪潮之巅!”
叶凡听着,心中不禁暗自点头称赞!
好小子!
有眼光,有魄力!
这份胸襟和视野,远超许多皓首穷经的腐儒。
若是好生培养,将来未必不能成为辅佐朱标开创新局面的得力干将,到时候自己就能更安心地“功成身退”了。
然而。
李进并未一味畅想美好。
他话锋一转,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不过这开拓海洋,亦非坦途。”
“利之所在,弊亦随之。”
“如今东南沿海,倭寇肆虐,时常劫掠边民,袭扰商船,实为心腹之患。”
“若要放眼海域之外,首要之务,便是打造强大水师,肃清海疆,震慑宵小!”
“此为一弊,亦是一责。”
“再者,与他国交通,需怀自信,亦需持谨慎。”
“既要看清他国之优长,虚心学习,以补我之不足。”
“亦需时刻警惕,保持我华夏文明之本色,不可盲目崇外,失了根本。”
“唯有知己知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在这大势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番论述,既有宏大抱负,又顾及现实困难。
既看到利益,也洞察风险!
叶凡听得频频颔首,心中对李进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此子可教,确实是个能接班,扛大梁的好苗子!!
看来,自己这“培养计划”,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
恰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