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读书人道:“这回朝廷是铁了心了。”
此刻田垄间,丈量的队伍所过之处,绳尺如刀。
地间的尘土被无数匆匆的脚步扬起。
一册册新的鱼鳞图册被勾注清楚,众百姓看着每一次丈杆的精准落下,每一次绳尺的笔直绷紧,以及朱砂笔的不住落点。
在农田不远处,有一张大伞遮蔽着秋日。
方才威风八面的专使正向尚书省主事周行己汇报。
周行己听了专使的汇报后,点点头道:“很好,汝当知道报效朝廷,首当报效于司空!”
“只要肯用心办事,不怕得罪人,司空定会给你前途!”
专使闻言沉声道:“下官明白。要不是得罪人的事,以下官的出身,这差遣凭什么落到下官头上。”
周行己闻言笑道:“这才是司空愿意听到的话,也是司空要的人!”
周行己虽释褐不过数年,但已满是官场上的口吻。
“日后仕途可期。”
而专使道:“下官办事不为升官,只求百姓不再受豪强转嫁田赋之苦,只要能为天下百姓的福祉尽力,致万世太平,下官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周行己微微一惊仔细看去,似在辨认对方的话是不是真心。
但见专使正色道:“下官是太学出身,乃横渠门下,师从芸阁先生(吕大临)!”
周行己当即露出钦佩之色道:“原来是横渠门下,难怪有此风骨,失敬失敬。”
“但你放心,司空素来有功必赏!”
这名专使抱拳离去。
周行己目送对方离去,感慨道:“有这等人在,何愁横渠先生宏愿不能达成,不能致万世之太平!”
“治国先治吏,先有治人才有治法!”
“这便是司空的以义治国。”
江淮清丈田亩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天下各路皆看着江淮一路。
朝廷言语纷纷,章司空如今威势了得,当初熙宁元丰三令五申推行不下去的方田均税法,竟在江淮推行下去了,以后倘若灭了党项,则又当如何呢。
……
大雨像匹脱缰的野马,疯狂抽打着辽国南京幽州府纵横交错的街巷。
冰冷的雨水汇聚成浑浊的细流,沿着青石板的缝隙肆意奔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