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季节性候鸟动物。
它们通常在三月至四月从南方的越冬地返回北方繁殖地。
而要到差不多五月六月,才是燕子们的繁殖高峰期。
林安芝也是问过林山根才知道,自家的这对燕子夫妻还算是最早一批从南方回来的先锋队。
三月份的天气还不够暖和,那些在南方过冬的燕子们大多数都还没出。
此时,村里面好多人家去年的燕巢里都还是空的。
林安芝虽然不懂自家这对燕子夫妻为什么要赶最早的这趟早班机返航,但也算是明白了这小两口为什么搭坏了三个鸟窝后才找到帮手救场。
要不是回来太早实在找不到鸟帮忙,林安芝怀疑家里这小两口都能高效率地直接不劳而获。
林安芝家里喜迎可爱新生命的第二天。
村里另一户人家也迎来了一对早归的燕子夫妻。
这户人家是村里的杨顺子。
杨顺子家之前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老弱病残户。
腿残站不起来的杨顺子,偷鸡摸狗最后吃了花生米的杨麻子,瞎眼的老娘,唯一的健全人是个五六岁的半大孩子。
杨顺子家里一直这么穷困潦倒地过了很多年,从来没有燕子选择在这个家里筑巢。
杨顺子对此也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
毕竟他的日子就是这么一直不顺,代表着“福气”
的燕子不来他们家也再正常不过。
再说,有些人家家里就算有燕子来筑巢,日子不也照样过的苦哈哈。
所以,这种事情也不用太相信。
自暴自弃的杨顺子曾经觉得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在自己家看到燕子。
但,直到今年。
房子还是那个有些年头的破旧土坯房。
但一对燕子停在了他家刚修整过的房檐下。
因为在扫盲班的学习格外努力,十次里八次都能拔得头筹,杨顺子现在不仅是村里广播站的能领公分的兼职广播员,还在林安芝的“赐福”
下已经能拄着拐杖简单行走。
虽然还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挣更多的工分,但杨顺子的精神面貌早已不同于往日。
那是让杨顺子无数次回忆起来都觉得万分振奋的一天。
那天。
杨顺子早早就拄着拐杖背着一个板凳下了地。
之前因为自卑,杨顺子很少出门,一直窝在家里靠搓些麻绳编些草筐勉强过活。
但自从在扫盲班崭露头角,获得老师的认可,村民们的主动搭讪,林安芝的奖励后,杨顺子就尝试开始走出家门。
踏出新的一步后,杨顺子现走出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他腿不行,但他还有脑子,还有手。
他能让老娘推着自己去广播站给村民们读报纸,大家伙都夸他念的最明白。
他也能趴在板车上和大家伙一起晒种子,捡种子,乡亲们也说他干的活最细致。
后来,村里的杨木叔给他做了副城里人用的拐杖。
他开始能慢慢撑着拐杖站起来了。
再然后。
他再也不用劳累老娘背他,再用板车拉他了。
他可以自己撑着拐杖走路了。
虽然走的很慢很慢,但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事事都需要旁人背扶才能生存的废人。
他能干的活计更多了。
那天。
来上工的杨顺子照常撑着拐杖缓慢地在田间行走。
他一边仔细观察脚边每一株幼苗的生长情况,一边熟练用拐杖清理田间的野草,碎石。
走到双腿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杨顺子就取下随身携带的板凳,斜坐在板凳上,用手将村民们提前拌好的肥料一点点撒在靠近田埂的区域。
一段位置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