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 章婚变(2 / 5)

p;“大哥,我……”

    崇安长叹一声:“我们欠杜家的恩情太重。杜夫人信中特意点明,她家嫡女与你年龄相配。我们家,无法拒绝。一个懂得信守承诺、知恩图报的人,和一个有前途的女婿,站在为人父母的立场,杜婶子自然想要后者。若杜叔叔还在京中为官,子女身份体面,何愁找不到好亲事?他怎会允许杜婶子写这样的信?正是因为困在化州那苦寒偏僻之地,儿女婚事艰难,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杜婶子才会如此!崇仁,你再细读杜婶子的信,她知道你的年岁,信中只强调你尚未成亲,与她家杜瑶‘正相配’,却只字未提你是否‘已有婚约’。这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你未成亲,杜家就希望由你来娶杜羽瑶。”

    崇安又是一声深叹。作为长兄,这种事本该由他承担,可惜他已娶妻。他何尝不希望崇仁能娶谢家婉宁,只是面对这份如山重恩,他们兄弟半点拒绝的余地都没有。拒绝,便是忘恩负义。

    崇仁失魂落魄,声音干涩:“大哥,我……我想自己静一静。”

    崇安心疼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走到门口又折返回来。他拿起那两封信,心事重重地去找清雅。该如何向谢家解释这桩亲事变故,他得和清雅商量一下。

    崇仁独自留在书房,一口气吹灭了油灯,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黑暗中,他脑中闪过无数念头:替杜瑶另寻一门好亲事?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如今辽东的青年才俊,谁会愿意娶一个朝廷被贬县令的女儿?自然是盯着新贵官员家的闺秀。思来想去,竟无一条可行之路。

    厅里,崇安将两封信交给清雅。清雅用眼神询问,崇安为难地低声解释:“清雅……你看看这两封信。一封是我云南表叔寄来的,他在那边当县丞。另一封……是我们裴家的大恩人杜家婶子写的……” 裴崇安详细讲述了当年杜家是如何倾力救助他们兄弟的往事。

    清雅默默听完,又将两封信仔细看了一遍。她是亲身经历过流放之苦的人。当年她家何等显贵,流放路上,庶出的兄弟姐妹都没能活下来,祖父只能全力保全她和弟弟。她见过太多惨状,有人家甚至将庶女、小妾送给押解差役糟蹋以求活命。裴家三兄弟能全须全尾地活到辽东,可想而知杜家当年耗费了多少银钱打点疏通!更何况杜家还因此被牵连,仕途断绝,儿女前程艰难。在那苦寒边陲小县,连给孩子们请个好先生都难。裴家欠杜家的,确实是天大的恩情。她心中为婉宁妹妹感到深深的惋惜。嫁入裴家,意味着没有婆母苛刻立规矩,妯娌不用勾心斗角,夫君承诺不纳妾,在这世道,对女子而言简直是天大的福分。只是这惋惜,她不能宣之于口。她只能叹气道:“崇安,崇仁心仪婉宁妹妹多年,你是知道的。我谢叔谢婶为人如何,你也清楚。谢叔勤政爱民,刚正不阿;谢婶广行善事,育婴堂、募捐打井,贤名远播。婉宁妹妹她……心思纯正,醉心农事,目光长远,辽东和三州谁不传颂她种稻子让百姓吃上米饭的功德?他们二人若能结合,我们裴家的子孙后辈定不会差。你看嘉梁在书院用功,昊良也知道照顾崇青……我谢叔一家都是好人……” 她有些说不下去。裴崇安兄弟有他们必须偿还的恩情,她也有对谢叔一家的恩情要报。辽东再也找不出像崇仁这样文武双全、且承诺不纳妾的好儿郎了,她实在不愿婉宁妹妹失去这门亲事。这世道,女子一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就系于夫君的能力与品性。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