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婉宁还告诉大家,明年她多育些秧苗,给每户都送点,让大家自己种着吃方便。第二天,白月湾的村民们就扛着锄头到婉宁的地头,帮她把田里的稻草拖到老村路边,围着树扎好草垛,又把田埂捶得紧实。
景宇之所以没立刻动身,就是想带敏月看看小桃姐家如何与村民相处。他看了一眼敏月,发现她有些不以为然,心里不禁为儿子的未来担忧。山菊听说郡守大小姐请村民吃新米饭还送米,悄声对敏月道:“小姐,这郡守大小姐名堂真多。请人吃顿饭,村里人就跑去给她干好几天活。”
敏月想到以后要一直跟着夫君住在远山县,也有些烦躁,小声呵斥:“少说郡守大小姐的闲话!你看不出来么?收个粮王爷都专门派兵来帮忙。她们一家是最得王爷信任的!”山菊也知道这点,怕大爷又听到她说郡守家的事,赶紧闭了嘴。
稻子晒干后,一部分存入后院山洞,一部分放在小桃娘家仓库。婉宁让景宇叔叔带了一千斤稻谷走,自己和祖母则跟着士兵回边境,并请士兵帮忙带了三千斤大米回去。
婉宁回到边境,先跟着士兵给王爷送去一千斤新米。王爷许久不见婉宁,差点没认出来:个子高了,脸蛋又瘦又黑,只有一双眼睛又黑又亮。婉宁规规矩矩双手交叠行礼,王爷一眼看到她手背上横七竖八的口子,关心地问:“你手背怎么划了这么多口子?”
婉宁恭敬答道:“回王爷,臣女家刚收稻子,稻叶划的。不过不要紧,小孩子家,过几天结疤就好了。”
王爷就喜欢婉宁这股鲜活劲儿。他过几年就得三十了,还守着辽东这块地盘,未有寸进,真怕一辈子就这样遥望京城。看到婉宁生机勃勃的样子就欢喜。他不知和小姑娘聊什么,随口问道:“你马现在骑得如何了?”
婉宁大了,不像小时候爱吹嘘,越长大越明白王爷志在京城,恭敬道:“会一点了。”
宣王笑道:“还害怕么?”
婉宁答道:“不大害怕了。”
王爷又问:“听士兵回来说,你今年又是丰收年?”
婉宁高兴道:“还行。我那地有淤泥池塘,我把黑淤泥和草一起沤了肥。王爷,今年您还要稻种么?我给留出十万斤来。我听我娘说好几个州都地动了……”
王爷正为难民滞留在博县发愁,强笑道:“粮食你都留着。你小孩子家,不用操心地动的事,我们辽东没事。”
婉宁面上懵懂地望着王爷:“王爷,地动了的几个州的难民没人管,他们一路逃到辽东。要是他们熬过了冬天,我再给他们种粮,他们是不是就能在那几个地动的州停下不走了?唉,我看《寰宇通志》里说,那几个地动的州地形不适合种稻谷,倒适合种红薯、粟米、玉米、小麦这些。我给他们分了粮种……到时候我是不是就不只是在辽东走动,也能去那几个州看看了?那我能去的地方就远多了。”婉宁说完,低垂了头。
王爷心下一震,定定地看着她低垂的黑脑袋。这小丫头……是在暗示他趁机举旗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