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就有好几个媒人登了三丫家的门。三丫记下求亲者的信息,笑脸相迎,既未答应也未拒绝,只说需再商量。
当晚,邱妈妈的两个儿子便打探清楚了裴崇安的底细:此人在军中颇有才干,出身军户,两年前才来此地;家中尚有两个弟弟,一个十岁,一个才六岁;三兄弟相依为命,日子甚是艰难,两个弟弟都显得瘦弱。
三丫沉默片刻,心想:难怪他如此急切亲自登门。家中无长辈操持,又这般穷困,还拖着两个年幼的弟弟,说亲确实不易。她对邱家兄弟道:“你们辛苦了,情况我知道了,下去歇着吧。”
过了几日,三丫让怀庆寻机会相看了媒人提过的那些后生。怀庆回来直言:“没一个比得上裴崇安。”
三丫不禁失笑:“幸好咱们炤炤年纪小,若是年岁相当,你怕不是要抢来做女婿?”
“我家炤儿这般好,不愁找不到好夫家,慢慢寻摸便是。”怀庆这话让三丫不好接。结亲终究讲究门当户对,况且女子又不能像男子那般显露本事。
裴崇安那晚从张大人家归去,只见屋里漆黑,两个弟弟摸黑等着他。二弟崇仁见他回来,忙迎上前问:“大哥,今日怎的这般晚?可是有事?”
裴崇安点亮油灯,温声道:“无事,耽搁了。你们还没吃吧?快吃饭。”崇仁忙去灶上端来小半锅糊糊,先给大哥舀了满满一大碗,几乎去了锅里的多半。裴崇安摸摸他的头:“大哥在外头吃过了,你和崇青吃。”说着掏出中午省下的一个饼子,“你们分了吃。”
崇仁看看大哥:“真吃过了?”
“真吃过了。”裴崇安心中愧疚,自己在张家吃了碗带肉的饱面,两个弟弟却连油星都难见。
崇仁见大哥不像说假,便把饼子撕了大半给小弟,又将舀给大哥的那碗糊糊端回厨房放好,预备明早热给大哥吃,自己才和崇青分了锅里剩下的一点。崇青又撕下一块饼递给大哥:“大哥,再吃点饼垫垫。”
裴崇安催促道:“快把饼泡着糊糊趁热吃,大哥饱着呢。”看着弟弟们身上针脚粗陋的补丁衣裳,他低下头,心中一片怅然:连普通军户家的姑娘都嫌弃他这家境,何况是尚书家的嫡亲孙女,更是百户大人的干女儿。听闻去年辽东去的庶吉士便是李尚书关门弟子,有这层关系,百户大人干女儿自然可挑选比他更好的。自己这般光景,怕是没指望了。心中叹口气:也罢,自己总归是尽力争取过了。
次日,裴崇安在营中便心神不宁,各处都在传百户要为干女儿说亲。晚上回家,二弟告诉他有人来打探过他们兄弟。崇安安慰弟弟无事,心中却更凉:来人看过他家境,尤其还有两个幼弟,这亲事怕更是无望了。京中时便知尚书孙女教养极好,可惜自己实在高攀不上。
三丫将打探到的后生情况写了封信,捎给水生先生。
水生先生看罢信,递给孙女清雅,让她也看看。清雅看完,又递给了弟弟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