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然而调查的路并不顺畅。
王海从省城打来电话:“方毅,省纺织厂说他们的产品都由供销社统一调配,不能直接卖给咱们。”
许念真那边也遇到类似情况:“地区五金站说要介绍信,还得有供销社的批文。”
方毅意识到,这是体制内的壁垒。
但他没有气馁,突然想起在乌义考察时认识的几个厂家代表。
“有了,王海,你立即去乌义,找那几家民营企业谈谈,现在政策放宽了,他们应该可以直接供货。”
他又对许念真说:“念真,你去周边县的供销社看看,也许能调剂到一些货源。”
这套“曲线救国”的策略果然奏效。
王海在乌义找到了几家愿意直接供货的厂家,虽然价格稍高,但解决了货源问题,许念真也从邻县调剂到一批紧俏商品。
更让方毅惊喜的是,这些外来商品因为款式新颖,反而更受顾客欢迎。百货商场虽然垄断了部分本地货源,却在商品多样性上落了下风。
就在方毅以为稳住阵脚时,百货商场使出了更狠的一招——挖人。
这天一早,服装区的李娟忐忑地来找方毅:“方老板,百货商场的经理昨天找我了,说要请我去当服装部主任,工资比现在高一半……”
紧接着,好几个业务骨干都收到了类似邀请。
对方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更高的工资、干部编制、甚至解决住房。
方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些骨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