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二年的十二月,京城早已被浓浓的年节氛围所笼罩。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张贴春联,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除夕这一日,皇宫内仿若被注入了一股灵动的活力,热闹非凡的景象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徐徐展开。
宫女太监们迈着匆忙而又不失规矩的步伐,手中捧着各种装饰物件,穿梭于宫殿之间。
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与兴奋,嘴里不时念叨着:“这红灯笼可得挂正咯,可别出了差错!”
宫女们则精心地摆放着鲜花和果品,相互之间轻声交流着:“这水仙开得正好,摆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种忙碌而又喜庆的氛围之中。
乾阳宫太极殿里,几个太监正小心翼翼地将巨大的红烛点燃。
随着烛芯被火焰吞噬,明亮而温暖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个殿堂。
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欢快的精灵在翩翩起舞,映照着殿内的雕梁画栋,使得那些精美的图案和装饰在光影的交织下显得格外喜庆。
殿顶的金龙仿佛也被这热闹的气氛所感染,鳞片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此时,杨起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
他身姿挺拔,面容威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庄重与肃穆。
以内阁大臣们为的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地站在殿下,等待着陛下的指示。
“今日除夕,按祖制,朕要前往太庙祭祖!
祭祖之事事关重大,礼部可安排妥当?”
杨起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内阁辅大臣兼礼部尚书刘晨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等陛下启程。”
杨了点头,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下御阶。
大臣们纷纷跟在身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太庙进。
一路上,太监们手持宫灯,在前面引路,宫女们则在两旁侍奉。
杨起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满是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当他们来到太庙前时,太庙的大门已经缓缓打开。
太庙内庄严肃穆,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火气息。
太庙中,香烟袅袅,祖先的牌位整齐排列。
杨起神情肃穆,恭敬地献上祭品,行三跪九叩大礼,祈求祖先庇佑大秦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臣们也依次上前,向祖先牌位行礼。
他们的脸上同样带着庄重和敬畏,心中默默祈祷着国家繁荣昌盛。
祭祖仪式结束后,杨起并没有立刻离开。
他静静地站在太庙内,凝视着祖先的牌位,陷入了沉思。
“陛下,时辰不早了,是否回宫?”
内阁辅刘晨轻声问道。
杨起回过神来,缓缓说道:“朕时常想起祖先们的艰辛,如今朕坐在这皇位上,真是如履薄冰啊!”
“陛下英明神武,纵观古之帝王,能与陛下比肩者,不足一掌之数,还望陛下保重龙体,我等臣民才能安心啊!”
工部尚书贾赦情真意切地说着。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心里都在暗骂贾赦马屁精。
“走吧,回宫!”
杨点头说完,便带着众人离开了太庙。
……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皇宫内灯火通明,更加热闹了。
而这一场除夕祭祖的活动,也为这喜庆的节日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圣。
杨起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江山社稷的重任,唯有勤勉治国,才能不辜负祖先的期望,让大秦的辉煌延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