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o章 云贵到手 捷报入京(2 / 3)

待着新的一天和更远的未来。

……

昌隆十六年十一月初,秦王杨起剿灭鲁王、收复山东的捷报如疾风般传入京城。

这消息瞬间打破了朝堂往日的平静,像一颗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千层浪。

早朝时分,乾阳殿内庄严肃穆,昌隆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又带着几分隐隐的兴奋。

大殿之下,文武百官整齐排列,交头接耳间,难掩对这一重大消息的关注。

昌隆帝率先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诸位爱卿,秦王杨起剿灭鲁王、收复山东,此乃大功一件。

今日,朕召集众卿,便是商讨该如何嘉奖各位功臣!”

礼部尚书刘晨率先出列,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秦王杨起此次立下赫赫战功,实乃我朝之幸。

如何封赏破虏,臣不便多言,诸位皆知,破虏乃老夫之女婿,为了避嫌,臣不便多言!”

内阁辅林荀微微皱眉,上前一步:“刘尚书所言虽有道理,但秦王如今势力已然不小。

不可大肆封赏,以免其有些不该有的心思!”

兵部尚书俞廉图却有不同看法,他抱拳朗声道:“林辅此言差矣。

秦王杨起在外征战,出生入死,为朝廷平定叛乱,收复失地。

若不重赏,何以激励其他将士?又如何彰显陛下的仁德?依我看,可赏赐秦王免死金牌,保其家族世代荣华。

话说回来,如今秦王手握重兵,若是不加以安抚,反而苛责的话,他一怒之下,反攻京城的话,何人可挡!”

户部尚书秦业也跟着言:“俞尚书说的是,只是如今国库并不充盈,重赏之下,财政恐有压力。

臣以为,嘉奖之事,还需权衡利弊,以老臣之见,不妨让老臣书信一封,询问破虏想要什么封赏,若是不过分,就满足秦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昌隆帝微微颔,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秦爱卿所言有理,国库之事,不可不察。

但秦王之功,又不能不赏。

就先由秦爱卿书信一封,询问一番也好!”

然而,林荀却依旧忧心忡忡:“陛下,秦王手握重兵,此次立下大功,若只是简单赏赐王妃加封,恐怕难以满足其野心。

万一他心生不满,又该如何是好?”

俞廉图忍不住反驳:“林辅,你这是无端猜忌。

秦王杨起对陛下忠心耿耿,又怎么会这么想呢!

还是先由秦大人询问一番后,再来商量如何封赏有功之臣!”

昌隆帝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好了,都别说了,朕意已决,就先由秦爱卿书信一封,询问一番再说!”

说完,

看了一眼旁边的戴权,后者会意,一甩白色拂尘,“退~朝~!

!”

众人齐呼万岁后,有序离开大殿。

………

秦业从朝堂回到府邸,神色匆匆,脚步急切。

刚踏入书房,便迫不及待地铺开宣纸,蘸饱笔墨,奋笔疾书起来。

手中的毛笔如灵动的游龙,在纸上挥洒自如。

他的神情专注而凝重,将朝堂上关于杨起嘉奖的商议细节,以及昌隆帝最终的决策,都详细地写进了信中。

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仿佛承载着他此刻复杂的心情。

写完之后,他仔细地吹干墨迹,将信小心翼翼地装入信封,叫来府中的亲信,郑重地嘱托道:“你即刻出,务必将这封信亲手交到山东历城秦王手中,不得有丝毫延误!”

亲信领命后,迅消失在书房门口。

然而,秦业并未有片刻停歇。

他深知此事紧急,刚刚安排完送信事宜,便又马不停蹄地往秦王府赶去。

一路上,马车疾驰,车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