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找到了另外一个证人,维尔纳?布林德,他之前与科库一起去见过勃尔格长官,算是当事人。
布林德也愿意为此作证,但他仅仅是一个间接证人,因为布林德并没有亲眼见到过科库所声称已经进驻澎湖群岛的郑氏舰队。
如果郑一官的舰队进驻澎湖,那便是进攻大员,乃至整个福尔摩沙的明确信号,否则,这便是一场误会。
由于倭国大将军已经大幅度减少荷兰与该国贸易往来金额与商品数量,导致公司收入锐减,所以从大员至倭国的航线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
评议会已经开始打算彻底停掉这条航线,并且在情况允许时,放弃热兰遮城堡,甚至半个已经占领的福尔摩沙。
对贫穷且市场规模不大的倭国,东印度公司失去了兴趣和耐心,然而对郑一官背后的明帝国,态度却刚好相反。
明帝国不但幅员辽阔,而且拥有上亿的人口,尤其是南方与江南这连个地带,是无比富庶,且令人向往的。
如果能让明帝国开放港口,便可以忽略郑一官这个中间商,使荷兰商船直接进入港口,从事贸易活动。
按照最为保守的估计,每年的贸易额也能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之巨,这样一来,整个东亚的贸易便被彻底盘活了。
只是郑一官这个家伙作为一只地头蛇,每每从中作梗,刻意干扰东印度公司与明帝国的直接联系,不得不向其缴纳一笔数目不菲的中介费。
这比直接和上家交易所赚取的利润要低得多,碍于料罗湾与澎湖这两次海战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东印度公司也暂时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讨论该如何作出抉择的最终会议上,有人提出如果大员地区真的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