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不费朝廷一兵一卒,便可以为大明开疆拓土之人,都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其二,便是利用商品贸易!
郑芝龙之前是海贼,如今是披着水师行头的海商,原先的贸易范围北至倭国,南到巴达维亚。
等崇王朱由樻移藩堪察加半岛,加上一堆藩王都挪到鄂霍茨克海西岸之后,郑氏的贸易范围也就顺势向北扩大了一圈。
待赶走霸占巽他群岛的荷兰人,计划移藩西南太平洋诸岛的藩王们也就可以启程了,届时郑氏的贸易范围还能再向南扩展一圈。
即便仅仅满足当下的范围,也足够让郑氏上下忙得不可开交的了。
尤其是在经历了登陆辽东的战时之后,明倭双方建立了初步的互信。
得到了实惠的倭国上下都对这种凭本事来卖力气的贸易形式非常看好。
根据某太子的计划,在五年之内,往来于两国之间的商船,将从每年的不足一百艘,暴涨至一千艘,甚至更多。
倭国虽然贫瘠,但也不是什么商品都没有,至少白银、漆器、木材都是大明需要的。
而大明可以将所有新式商品都倾销到对面去,从而将西方商品彻底赶出倭国市场。
倭方付不起钱不要紧,可以出动大量的雇佣兵抵偿货款。
只要打死一万辫子兵,便能落袋至少二百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钱,就跟这次一样,可以歇上大半年光景了。
出动十万大军,一年干一次,然后就是带着银子和好东西回家休息,这好事上哪找去?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