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另行拨发给士卒的家眷。
由于地处偏远,所以这次要比本朝初期的赏赐力度更大才行,但凡前往“北地”作战的士卒,只要家眷愿意随同,都可以得到百亩土地。
某太子相信手里严重缺兵的藩王们也会同意这个办法的,让他们主动往外掏钱是不大可能的,只能拿大片的土地来换取人心。
而且某太子也担心位于“北地”的各个藩国实力较为孱弱,抵挡不住咄咄逼人的沙俄军队,甚至遭到被灭国的下场。
采用屯田之策,起码能够守住西太平洋沿岸的地盘,从而令藩国实现纵深百里的幅员还是可行的。
关于税赋,朝廷也与藩王达成了一致,以便吸引百姓移居海外,但凡藩国土地,百姓在三年之内耕作,享受免税待遇,四到六年可以上半税,六年之后藩国只收两成税。
所收税费皆归藩王所有,朝廷永久不取一分一厘,藩国若有意采购本出出产的各种商品,可用易货方式交换,具体种类、款式、价格与数量届时由双方供同商定。
随着卫所兵战力愈发低下,某太子也不想再花大把的银子来对其进行整编训练了,索性分期分批安排他们移居海外,塞给各出的藩王们,正好可以投其所好。
从辽西的糟糕情况来看,此举就非常可行。
只要皇太鸡的大军出动,在本地屯田的卫所兵就只能收缩到各个据点里惶惶不可终日,眼睁睁地看着辫子们收割他们的庄稼。
假如粮食都是给辫子们种的,让辫子们吃饱喝足再打进关内四处劫掠,那在辽西境内这样的屯田还有何意义可言?等同于资敌!
在辽西战区宁可不种庄稼,也不能让辫子们在秋收时将庄家都给收走,对朝廷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