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齐头并进的位置。
而且官军处于南侧的“内圈”,只要贼军按照计划攻打南充,必然要比官军多走些路程。
由于各地接连失守,负责追击的诸多总兵官也意识到己方不能再“光追不打”了,追击千里却寸功未立,或有“养寇自重”之嫌了。
在与川军会师之后,官军也有了与贼军一决胜负的实力,秦军约四千马卒,东军约一万一千,川军两部约三万五千,总兵力达到五万。
对面的贼军,根据薛成才的了解,兵力最多不到两万,双方兵力对比已达到两倍半,官军占有,且具有情报优势,得到线报之后,南充守军也加强了防御。
贼军选择在邓家渡这里渡江,也是问过当地人的,嘉陵江流经此地时正好呈现出一个“几”字湾,邓家渡就是一块水滴形的冲击平原,或者说是三面环水的半岛。
此段江水趋于平缓,而且水深不大,可供大军快速横渡,且南向不远便是战略重镇南充,非常适合贼军实施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官军抢先半天时间,在邓家渡布阵,张令部的五千兵士战力较弱,被安排在对岸的邓家渡半岛进行防御。
为防止贼军在其探马发现官军在此设防之后,选择转战他地,或者提前在上游渡江,秦军的四千余马卒也被部署在西岸,随时准备击杀在附近渡江之敌。
留在东岸作战的是由秦良玉所指挥的三万白杆军和东线四总兵所部,总兵力四万有余,相当于贼军的两倍,即使得不到秦军马队的支援,自保也问题不大。
等到义军大队人马于五月十三早上出现在邓家渡东北方向位于对岸位置的燕子窝时,陡然发现面前出现了大量的官军,貌似对方已经在此地恭候多时了。
想折回去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