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正是某太子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杀伤,最好被打得哭爹喊娘,痛不欲生才好……
长管与短管之间很好抉择,长管虽然精度高,但是重量大,短管精度低,可减少了士兵的负重,而且在装填是更为容易。
别看只短了十六厘米,这在装填时可是感觉枪管短了一大截,对于身材矮胖的明军士兵来说算得上是省去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大家当然喜欢短管版新枪。
进行白刃战的时候,这个劣势并不明显,安装了刺刀之后,枪支全长接近165厘米,已经足够保证士兵的自身安全,并且有机会捅死对面的敌人了。
“厂里的生产速度是多少?一天能造出几支质量合格的新枪?”
工匠们对新枪的工艺流程完全不熟悉,所以大规模制造还需要一段时间。
“启禀殿下,若是将制造鸟铳之工匠调来一部,新铳,新枪,每天可造五至八支。如若不然,每天至多可造两支。”
盔甲厂除了打造新枪的任务,平时还有制造迫击炮与鸟铳的活儿要干,尤其是鸟铳,这是主营业务之一,轻易不能放弃。
局官刘峰意识到了太子有意加大新铳的生产数量,不过厂里人手有限,将人力放在新铳上,鸟铳的生产速度便会大幅度降低。
当下黄得功的勇卫营与保定总督杨文岳所率部队都需要更换大量鸟铳,而全部库存被洪承畴与孙传庭提了个干净。
加上辽西部队的日常消耗(龟缩战术也是需要补充武器的),光是五万支鸟铳的订单,盔甲厂就得忙活一年时间。
一天最多两支?
幺鸡顿时有一种想要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