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都是欺软怕硬的玩意,算是官军身份的流寇罢了。
明末朝廷对财政收入失去控制之后,最为恶劣的结果便是对将领和部队失去了控制。
卫所制被募兵制取代之后,一个最大的弊端便是在军饷吃紧时,各部将变成将领们的私有物品。
私有化之后并非直接导致明军战斗力下降的主因,受戚继光完全控制的戚家军仍然能够南征北战,不论是对付倭寇还是檬古都能够所向披靡。
其根源便是家丁化,将领用吃空饷与克扣士卒俸银的办法来供养少量精锐,将其变成嫡系家丁,这种本末倒置的治军方式使整个部队被一分为二。
得到好处的家丁自然愿意为主将卖命打仗,而利益受损的普通士卒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日常训练敷衍了事,到了战场更不可能以命相搏。
任何一支“二元化”的明军都不可能成为精锐之师,面对流寇或许还有胜算,一旦遭遇敢于硬碰硬的清军,绝大部分明军都将一触即溃。
将领贪生怕死,士卒偷懒耍滑,将士之间更是离心离德,这样的部队面对清军是不可能打胜仗的,辽西诸部就是明显的例子,不打则已,一打就崩。
幺鸡不想控制这些本就控制不了的将领,也不想收编这些烂到根子的部队,有那银子还不如让周遇吉重新招兵买马。
让这些与朝廷貌合神离的部队都调到南方去围剿流寇,打赢还能为大明根除祸根,打输了也无所谓,这些将领本就死不足惜。
如何用与如何用死他们,就是老孙头与老洪头的事情了,两张纸上写的清清楚楚。
即便以后真出了反水的事情,某太子也不会背锅的,这锅今天就已经甩出去了……
&n